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36节

第36节

    张弘范,是一个出生在金国,为蒙古效力的汉人。

    可谓buff叠满了。

    在他的一生中,跳槽纯属寻常事,几十年前金国灭亡的时候,他就已经跳槽过一次了。

    金国的灭亡十分惨烈。

    金哀宗完颜守绪,古往今来最有骨气的君王之一,一生悲歌慷慨,国君死社稷。

    金末帝完颜承麟,巷战而死,与国同葬。

    悬瓠月落城上墙,天子死不为降王。

    臣子战死和自杀殉节者,更是多达近五百人,这个数据放在历朝历代都很突出。

    当然,这些都跟张弘范没什么关系。

    张弘范他爹张柔,一听说元人势大,很干脆地降了大元,获封汝南王,位高权重。连带张弘范也一路荣华富贵,青云直上。

    张弘范那个时候就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金国灭亡了,这些金臣都要纷纷抗争,宁死不降。

    早点投降,搏一个高位,不好吗?

    就像他现在也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文天祥如此冥顽不灵,非要给宋国殉葬!

    张弘范决定进行最后一次尝试:

    “文山先生,你在哪里不能当丞相,在哪里不能实现抱负?我大元,有先丞相耶律楚材振兴儒学,你以后当了丞相,大可以放手施为,施行德政,何必再执迷不悟,为已灭之南国劳心伤神?”

    他恳切地说完这番话,等了很久。

    但文天祥始终没有任何回应。

    “好,好,好!”

    张弘范终于怒极反笑,摔门而去:“希望你来日去了大都,踏上刑场,态度还能如此强硬!”

    于谦又等了好一会,见张弘范怒气冲冲地走上了另一艘船,要去查阅战果。

    他见四下无人,缓缓推开门。

    天色已然转暗,暮色西沉,属于宋国的那一轮太阳,将在今日以后,永远地坠入崖海深处。

    文天祥就着昏暗的灯光,在一笔一画地写着什么。

    他容色憔悴,清骨支离,因长期的囚徒生涯而显出几分苍白枯槁。

    唯独眉间风华如故,仿佛洗去经年的风霜,还是当年临安桃花满肩、玉树临风的士子。

    史书说文天祥,“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俨然是个绝世美人。

    于谦见过很多他的画像,书房中就挂着一幅。

    这张画像在许多时候曾激励过他,不畏艰险,一往无前。

    囹圄中,荒村外,沙场间,命悬一线时……

    他甚至还写了《文丞相画像赞》,“气吞寰宇,诚感天地。陵谷变迁,世殊事异……”

    但即便看了画像无数回,都没有此刻亲眼所见,来得摄人心魄。

    于谦慢慢走过去,见文天祥在重新誊写那一首《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他的眼神寂静而哀伤,一笔一画,浸透了痛悼故国的沧桑。

    “再等一会。”

    文天祥见到自己案前投落了一片阴影,当作是张弘范派人来杀自己。

    他头也不抬,冷冷道:“写完这些绝命辞,便可以上路。”

    可下一瞬,有一缕碎玉新雪般的泪痕自空中坠落,滴落在抄诗的纸上。

    文天祥错愕地看去:“你……”

    “文山先生,我……”

    于谦抬手一抹,发现自己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脸上居然满是泪水。

    他本是一个从容冷静,视刀剑如等闲的人。

    从前经历了那么多的生死辗转,风霜历练,也只觉得不过如此。

    不过是受冤含屈投入死牢,不过是国家危难一力擎天,即便见到了自己未来的结局,也不过是淡然付之一笑。

    谋国而不谋己,惜苍生而不惜我身。

    ——不过,如此而已。

    唯独在此刻,于谦看着眼前人,忽而觉得有一种情绪在翻涌,无法抑制。

    这世上,确然有一种热血的震荡、丹心的映照、不灭的星火,是可以跨越时空,形成千古共鸣的。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浩然永存,正气长歌。

    文天祥看着他,渐渐地,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从眼前人身上,感觉到了一种和自己颇为相似的风骨。

    “莫哭”,他神色温和起来。

    一只手轻轻握住了他冰冷如霜玉的指尖。

    于谦决然说:“先生,我来带您走。”

    【作者有话说】

    好耶,少保这波追星成功,和文山先生见面了,我最喜欢的两个人,他们都有那么——————那么————那么好(。)

    下章就要入v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陪伴,本文写得真的超开心耶,纯纯冷门题材自娱自乐之作,主打一个把喜欢的人物吹上天,挽回所有的遗憾意难平。

    我个人是格外敬仰这些“生于末世运偏消”、“运去英雄不自由”、“虽千万人吾往矣,明知不可而为之”的悲剧英杰们,真的是太意难平了,每次看史书都觉得命运好残忍,不肯成全(。)

    有人问为什么把文山先生写得这么好看呢,因为他,本来就是很好看的大美人: xd

    《宋史》:“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文文山画像赞》:“乃温其如玉焉,然其栗而廉者,不可掩也“

    邓光荐(文山的知音和发小,绝对的第一手资料):“目煌煌兮疏星晓寒”

    邓光荐:”高明俊朗,英悟不凡“

    还是光荐:“南北无不想见其风采,故军日败,国日蹙,西自远归附者日众。趋之者亡家沉族,折首而不悔,虽缘人心思向中国,未必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兴动悟之也”

    这句话大致就是说,南北之人争相目睹文山先生风采,即便情势直转而下,还有许多自远道而来归附,折首不悔,并不一定是心向赵宋,而是被他的风度所吸引服众的缘故。

    这是何等惊艳的风采,就是说,俺也想看(。)

    《文丞相传》:“清姿隽爽,目光如电”

    《庐陵富田文文山先生画像记》:“布巾素衣,丰神朗逸”

    所以综上所述,文山先生大概就是一个眉目俊秀(“秀眉而长目”)、白皙且温润如玉(”美皙如玉“、”温其如玉焉“)、眼睛很漂亮(”疏星晓寒“!!)、气质清新温和凛冽(”清姿隽爽,目光如电“),并且十分风华绝代、很有感染力、而且还有一大群来自四面八方粉丝(”南北无不想见其风采“)的————超级大美人。

    悬瓠月落城上墙,天子死不为降王————杨果《羽林行》

    第21章 胡虏无百年之运

    于谦的语气决绝如铁。

    文天祥望他一眼, 苍白面容上浮现出一丝浅淡的微笑:“多谢阁下。”

    这一抹笑,是点染了丹砂与血泪的绝艳颜色,宛如一点苍凉的夕照晚影, 回笼在故国崖山的江天之上,徘徊未已,不忍复去。

    于谦定了定神:“是我应尽之义。”

    文天祥微微沉吟:“能否稍待片刻, 我还有几件事想要拜托你。”

    于谦欣然道:“先生但说无妨。”

    文天祥咬破指尖, 撕下一片衣袂,写下了一行字:“孔曰成仁, 孟曰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他将这片衣袂和自己的遗言, 一并托付到于谦手中:

    “若你日后有暇,可在崖山海上,为众多军民、官家、君实、张太傅等人,就地立碑为祭。”

    “而后,可去寻邓光荐, 我与君实的记录都在他处。想我此番死去, 尸骨难归故土,你可用手中的文字代为殓葬我, 坟前斜插一枝白梅向南开……”

    于谦越听越不对, 急忙制止他:“先生正春秋鼎盛,这些交代后事的话,留待几十年后再说不迟!”

    文天祥望向他,一时错愕:“你不是来帮忙杀我的?”

    带他走=带他离开这个世界, 理应如此啊。

    于谦:“……”

    这误会大了!

    他立刻解释道:“不不不, 我是来救先生的。我深知先生为人, 对先生只有一片纯然景仰,绝无加害之心。”

    文天祥眸中秋水湛湛,漾出了一丝叹息之色:“你既然了解我,就应该在此时助我速死。”

    自从数月前兵败被俘,他就早已心怀死志。

    第一次,饮下随身带着的冰片之毒,未死成。

    第二次,寻找到身边的利器,未死成。

    又一次,试图激怒张弘范,还是未死成。

    如今,他更是亲眼见证了崖山海战,国家毁灭,望着所有希望消逝。

    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不过如是。

    茫茫天地,他这一缕孤魂还能往何处去?

    他绝无可能投效北虏为之驱策,却也无法于国灭之际再挽天倾。

    改朝换代的动荡罅隙里,文天祥是最雪泥鸿爪的一抹惨痛留痕,注定要消融在长夜尽头,日出之前,不愿去拥抱那一缕并不属于他的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