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55节

第55节

    于谦沉默了片刻。

    对于张珪来说,这大约是一个很关键的思想转变节点。

    若是站在故宋的立场上,他这时候,应该随意敷衍过去。

    以张珪的地位而言,他越是无能腐朽,身居高位,越会从内部侵蚀元廷,霍乱朝政。像这般尸位素餐之人多了,元朝政权的解体也会愈发迅速。

    然而,于谦的立场不是赵宋王朝,而是天下苍生。

    恶吏当道,坏官横行,只会让更多百姓为此受苦。

    他徐徐问张珪:“莫非你觉得,战争一旦结束,天下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好起来?”

    “当然不是”,张珪立刻说,“这需要时间修生养息,等我未来进入中枢后,就实行文治,降低赋税,减轻徭役,过一段时日一定能恢复起来的。”

    于谦又问:“仅是如此?”

    张珪不解地看着他。

    于谦望着山间荒芜丛生的野草,淡声说:“蒙元以游牧开国,帝国旧制之中,未尝听闻有止杀行令、拔擢群士、屯田农桑、劝开学府等事。”

    张珪一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骇然道:“那岂不是要变法……”

    古来变法者,从吴起,商鞅,到王安石,耶律楚才,哪一个是有好结局的?

    “必须变法,也只能变法”,于谦告诉他。

    “就以你所说的「降低赋税」为例,从前蒙古法中,诸王皆可直接向属地百姓征税,十有九户,家破人亡。如此陈法不去,哪能重焕新生,真正做到降低赋税?”

    张珪瞠目结舌道:“可是、可是……”

    他是想保护百姓,但他并不想与世为敌,死无全尸啊!

    于谦望他一眼,想起未来,张珪在变法途中遇见了无尽的阻挠,数次遭遇罢相。

    更是因为与帝王在任命铁木迭儿为太师一事上,意见相左,受了一通杖刑,受伤惨烈。

    元仁宗,这个曾在东宫听张珪居筵讲经,受其传道之恩的帝王,对自己的老师并没有丝毫留情。

    “变法本就是一条不归之路。”

    于谦立在江边凄清的晚风中,一字一句,沉声道:“这便看你究竟有多大决心,愿为世间汉人请命了——舍你一身而平天下之乱,伤你万箭以求万民之安,可乎?”

    “……”

    张珪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却陷入了长久的深思和缄默。

    过了一会,他猛然反应过来:“不对啊,你凭什么这般诘问我,难道你就能做到吗?”

    于谦淡淡说:“我当然可以。”

    张珪想说他骗人,嘴上发誓谁不会,这种事没有亲身经历过,谁都不敢说自己真能扛得住万箭加身。

    可是,于谦此刻的神色太过肃然,而这句话的分量也太过沉重了,他不知为何,忽然就无法再向对方提出任何质疑。

    “我不知道”,最终,张珪充满了迷惘地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未来的我吧。”

    白鹭洲书院中,立着创始人江万里的塑像。

    这名大宋前丞相神色肃穆,凝视着远方,眉间似乎总凝结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忧思,身姿笔挺,宁折不弯。

    于谦心想,这就是他的师祖了。

    雕像下面还镌刻着许多的字迹,都是后人悼念之作,他在里面甚至找到了先生的题铭,一笔一画,如若金石:

    “星折台衡地,斯文去矣休。

    湖光与天远,屈注沧江流。”

    于谦念着这首小诗,对着塑像拜了三拜。

    冷不防,身边落下一片阴影,张珪居然也一揽衣衫,很恭敬地向着江万里塑像拜倒。

    “师祖爷爷”,他口中念道,“请您保佑老师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无忧此生吧。”

    于谦:“……”

    这是把师祖当许愿机了吗?

    他索性也效仿了一下,闭目无声说:“江师祖,若你真的在天有灵,请助我一臂之力,救先生逃出生天,长命百岁。廷益归家后,必为师祖建祠奉祀以谢。”

    张珪还在说着很多的祝愿和吉祥话。

    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初涉文学,懂的还不算太多,他将所有学过的美好祝福都摘出来,希望江万里可以保佑他的老师一切都好。

    于谦在旁边听着,心中颇为感叹。

    无论如何,邓剡在张珪的生命中,应该是最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人。

    邓剡也是这么认为的。

    邓剡将毕生所学,都编成了《相业》一书,留给了他。

    甚至因为张珪的请求,在张弘范死后,整理了他的文集《淮阳集》并作序。

    一时间,于谦看张珪居然有了几分顺眼。

    可能这就是师控之间的惺惺相惜吧。

    花了几个时辰游览江心洲,临走前,张珪表示他还有一件大事要干。

    “我准备打只白鸟,回去给老师烤着吃”,他说,“上次听那个张千载提起,老师似乎很羡慕的样子。”

    他从箭囊里抽出一支金羽,对着天穹,迅疾拉开弓弦,一只白鸟顷刻坠地。

    正准备再打一只,于谦忽而道:“愿借弓箭一用。”

    张珪迟疑了一会,还是同意了。

    于谦张弓搭箭,一挥手,迎着白鸟穿心而过。

    张珪把白鸟捡起来,见是一击毙命,甚为果决。

    他盯着于谦看了又看:“你真的没有仕元的打算?我们大概会成为很好的朋友。”

    于谦淡笑:“绝无可能。”

    “人各有志”,张珪表示理解,“你若改变主意,随时可以来找我。”

    他们一前一后,下了山去。

    江心洲如烧的斜阳,将一双少年人离去的背影拉得很长。

    那些影子投落在地上,短暂交汇后,便迅速背道而驰,各自走向远方。

    ……

    一行人离开庐陵,再度上路。

    暑热初退,秋风起时,终于即将抵达建康。

    沿途,王炎午数次到来,欲面见文天祥,劝他速死,都被于谦严防死守地赶了回去。

    如此三番五次,看得观众们气闷不已,直呼这厮不当人。

    建康,也就是南京城。

    昔年作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的首都,虎踞龙盘,王气所钟,何等繁华景象。

    如今被元军攻占日久,四处掳掠,早已破败不堪。

    天幕上。

    利益完全相关的六朝皇帝们纷纷大怒:

    【吴大帝孙权】:?这是建业?这居然是建业?

    【晋明帝司马绍】:不敢相信,眼前这一片瓦砾废墟,竟然是朕费尽心血缔造的建康城。

    【梁武帝萧衍】:台城崩逝,王气沦亡……心碎。

    【东晋康献太后褚蒜子】:我陈郡谢氏的乌衣巷,竟也尽数化为了烟尘。

    【陈文帝陈蒨】:唉,诚知改朝换代,万事更迭如流水,但看见自己的故园变成后世之灰土,还是万般消沉难过。

    【梁简文帝萧纲】:阙里长芜没,苍天空照心。

    【宋武帝刘裕】:这是钟山,这是西洲城,那是玄武湖,那是新亭……

    【宋武帝刘裕】:朕的大好江山,竟如此付之一炬!

    【宋武帝刘裕】:元贼拿命来!

    【宋武帝刘裕】:@于谦,朕对如何以弱胜强,如何以步兵、水兵胜骑兵,如何从建康出发,成功组织北伐,颇有心得。

    【宋武帝刘裕】:朕可为你参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于谦:!

    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馅饼。

    刘裕绝对是历朝历代最能打的皇帝之一,平生未尝一败。

    起于微末,席卷八荒,气吞万里如虎。

    如果不是因为去世太早,死于登基之后的第三年,他将是第一个自南向北,完成北伐一统中华的帝王。

    最重要的是……

    刘裕最擅长水战啊,能用水战横扫北方胡虏骑兵。

    这不是完美符合他们现在的需求?

    于谦决定将这个好消息跟先生分享一下。

    他掀帘而出,见文天祥凝立在船头,远望江天,轻声作了一首诗:“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飘萧的凉风吹起他衣袂,一身消瘦离索,素腕犹为镣铐所羁,像是被折去羽翼,坠落尘中的仙鹤。

    枝头芦花坠落,星星点点纷飞如细雪,染成鬓白。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于谦觉得这句诗太过悲伤,便走到船头,拽了拽他的衣袖。

    “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