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历史副本从崖山海战开始在线阅读 - 第139节

第139节

    另一边,忽必烈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自己出来时还好好的,结果回不去了!

    新宋四路大军,水陆并进,攻占上都之后,直接就包围了大都城。

    并且围而不攻,每天只是搞点火力骚扰,好像在等待着什么的样子。

    忽必烈惊骇欲绝,这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上月的战报中,还说一切都很正常呢!

    张世杰(微笑):当然是因为我控制了西北边境,现在全天候都是望远镜巡天,别说是你的信使了,连一只鸟都不可能飞过来的。

    爱德华一世算是半个盟友,可以帮他给延平王送信。

    至于你忽必烈,你是哪根葱,急着给自己蘸酱啊!

    所以说,忽必烈在外面得到的传讯,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全都是张世杰找人篡改之后,再度发出去的假消息。

    包括但不限于什么“我们这里一切都好”,“皇贵妃最近生了个儿子”,“李庭已经击败了一波新宋军团”之类的。

    这一招瞒天过海,可以说是非常欺负七十多岁的高龄老人了。

    本来张世杰倒也不至于进行得这么顺利,毕竟忽必烈的传讯,也是需要重重印玺确认的。

    但此时,有人居然连夜将印玺的复刻图送到了新宋军团,交到了他们手中。

    此人正是水云先生汪元量,当年南宋的宫廷琴师,后来国破之后,被掳北上,直接就成了忽必烈的宫廷琴师,深受信任。

    可谓是防不胜防!

    忽必烈发现回不去家,只好带着骑兵主力,在草原上千里奔波冲撞,准备将大都包围线撕裂开一道口子。

    直到这一天,他忽然发现,在他不懈的攻打下,围城居然出现了一个角落的缺口,似乎是其中最弱小的水师郑军一部,出现了什么变动。

    忽必烈当即长驱直入,率兵挺进王城。

    郑成功露出了一丝笑容,猎物已经落网,可以开杀了。

    【作者有话说】

    七十多的高龄老人忽必烈:你们不讲武德!

    延平王:呵呵

    小陆相公:呵呵

    文山先生:呵呵

    张太傅:呵呵

    中间那段击鼓诗,是我参考《三叠》那种古歌行体格式来写的,古歌行体一般都是押古韵吧,但我不太懂,就只能押现代韵脚了(挠头)

    第47章

    这是忽必烈登基后的第三十三个年头。

    这位元世祖皇帝, 史上头一回以夏变夷,以胡人身份一统中原。

    早年起于边荒,年少征战四方, 壮岁平定天下,却又将目光投向更远的远方,继续征伐。

    也曾走马扬鞭, 朔风行千里, 也曾英姿凛然,统帅大军, 王钺一指旌旗卷横云, 也曾挽弓如满月,射向四海八荒, 铁骑席卷野心勃勃,欲要一统六合。

    可惜,战士总会逐渐老去。

    自从登基建国之后,忽必烈人到中年,就开始如同黄昏后, 逐渐西斜的太阳, 疯狂走向了下坡路。

    他开始玩弄权术,攫取钱财, 穷兵黩武, 用种种心机和政治手段,制衡朝中的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诸臣。

    终于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

    这一年,新宋帝国大军踏平全境,兵临城下, 形成了海啸山倾般的压倒之势。

    大都城中, 百官和将士一连被围困了许多日, 早已气势低迷。

    他们并非没有试过突围和反攻,但每一次冲击,都被新宋严密的炮火攻势直接逼退,死伤惨重。

    仅有寥寥无几的人冲了出去,想去找外界求援。

    然而,新宋已经以摧枯拉朽之势,毁灭了绝大多数蒙古的地方统治,唯有寥寥几座坚城,对元朝忠心耿耿宁死不降,仗着地势之利,还在负隅顽抗。

    浴血奋战之后,艰难冲出重围的使者,望着大好江山,几乎已经完全飘荡着新宋人的旗帜。

    不知援兵会在何方,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来。

    大元已经没有希望了!

    茫然和死寂很快像瘟疫一样,在大都的城池中蔓延开来。

    这世上最可怕的不是长夜即将到来,而是这一次长夜来到之后,太阳再也不会升起。

    元朝大都是忽必烈迁都以后,在金国旧都的废墟上所建,城池坚固,战壕众多,壁垒森严。

    郑成功不愿一上来就贸然攻城,无谓折损兵力,而是先采取了围困战术,切断水源,绝其补给。

    等大都内部彻底崩溃,就是他全军出击、一战制胜的时候。

    新宋军团每日不设云梯攻城,只摆出了大炮若干,早中晚分批对着城头猛轰,集中瞄准了齐化门等元军高级领袖经常活动出没的地方。

    连续多日以来,果见成效,擒杀众多出战的蒙古高官贵族。

    大都围困时间一长,流言四起,人心难免浮动。

    就连坐镇中枢的主将土土哈都满怀胆怯,想要弃城而逃,一路逃回北方草原去。

    郑成功一心想将元朝最后的力量一网打尽,岂能容这些人跑路。

    当即就用出了各种法子,刺激守城之人的意志,最好赶快站出来跟他们拼命。

    之前,新宋军团逮到了一条大鱼。

    那便是忽必烈之孙、未来被追封为元显宗的孛儿只斤·甘麻剌。

    此人一向悍勇,颇有黄金家族的彪悍之风,硬生生杀穿了重围,准备往北疾驰,向大将军玉速帖木儿求援。

    玉速帖木儿是元朝大将,拥兵十万,正在待价而沽,想要投降新宋,在条件上却一直没谈拢。

    郑成功一直对他敷衍了事,准备等解决了大都,再腾出手来收拾这个二五仔。

    甘麻刺所突破的那个包围圈缺口,是郑成功特意留下的,外面有重重重兵防守。

    果然,他没冲出多远,就被抓了起来,吊在高台上,当众凌迟处死。

    死得很惨烈,让每一个大都城中的人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

    元人果然大悲,恨之如狂,目眦欲裂,当下就准备跟新宋决一死战。

    然而,才支棱了没几天,很快就被新宋的炮火打回原形,土土哈等一众元朝将领胆战心惊,又准备弃城而逃了!

    郑成功无可奈何,只好再抓了几个蒙古高级贵族,如法炮制。

    这次是公开火刑,凄惨的叫声震落群鸦,方圆十里地都能听到。

    元人们尽皆大怒,个个目光充血,悲愤欲绝,准备提刀和这些新宋人拼了!

    然而,过了一夜,当他们再一次面对新宋的火器,这些人……又又又退缩了,满脑子都是走为上计。

    元兵们:还是赶紧溜吧,打不过,根本打不过!

    郑成功:“……”

    难道太强也是一种罪过?

    如此三番五次,他每天都要留心防备城中人逃跑。

    大都绵延数百里,地域广阔,包围圈绝难做到彻底严丝合缝,总难免有些漏网之鱼,当真是烦不胜烦。

    再这般下去,元人和他迟早要疯一个!

    好在,这个时候忽必烈总算是回来了。

    忽必烈白发苍苍,带着骑兵横冲直撞,像一柄尖刀,撕裂开了新宋人的包围圈,飞驰策马入城。

    他现在已经很老了,无情的岁月和长年足疾的折磨,早已消磨了他从前的豪情壮志和意气风发。

    但即便如此,他作为蒙元神话的缔造者,在大都这座城池中,依旧拥有着无与伦比影响力。

    元人们近乎盲目地信仰着他。

    见君王入城,城头传来了惊天动地的欢呼,无数战士与子民都在喜极而泣,绝望的气氛一扫而空。

    陛下回来了!

    他们终于拥有主心骨了!

    郑成功也轻笑一声,低眉擦拭着自己的佩剑,澄清如水的剑锋映出他笑意如许,灿烂似晴川,甚至比这些元人还要高兴。

    等了这么久,总算可以动手了!

    忽必烈不仅是元朝的君王,更是一位视荣耀高于性命的草原战士,他一定会死守大都,死战不退。

    而城中元人受他感召,也不会再想着逃跑,可以直接一波带走。

    忽必烈未作片刻休息,立即来到城头了解战况。

    随着土土哈等人的汇报,他脸上逐渐怒意蒸腾,忽而一声暴喝:“够了!短短数月就被人一路打到家门口,朕自御极以来,从未有此奇耻大辱!”

    众将都面露惭色。

    忽必烈作为一名马背上得天下的军事家,对于战场形式有着相当敏锐的判断,很快就看出了郑成功蓄意放他入城的意图。

    但没办法,对方这是明明白白的阳谋,无论他愿意与否,都只能顺着往下走。

    新宋火器来势汹汹,彻底堵死了从大都往外的撤退之路。

    他既然已经进了城,就只能死守到底,待到新宋大军远道而来,坚持不住而退兵,再图后事!

    譬如那什么按兵不动的玉速帖木儿,日后定要给对方点颜色看看。

    不得不说,忽必烈对眼下的形势预估,还是太过于乐观了。

    也许因为半生戎马,战无不胜,长期的胜利早已麻痹了他的头脑,让他觉得,此次围城的新宋军团,就和以往那些不堪一击的对手们一样,终究会在大元铁骑侠化为齑粉。

    他根本不知道,他将面对一群怎样可怕的对手。

    此刻,元兵们纷纷道:“陛下,请传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