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
书迷正在阅读:我真的只想搞事业[快穿]、魔君听见我要攻略他[穿书]、我,萨摩耶,可爱崽崽、当炮灰美貌值爆表[快穿]、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马了吗、苦木长青(女B男A)、无条件信任gl、标记女主后炮灰成了豪门赘A、我的技能是摸尸[无限]、反派演白月光真香了
众人皆以为然,当下同桓温商议停当。 桓温谢过各人襄助的美意,马不停蹄作出战略部署: “这苻黄眉等人不叛乱则已,一旦作乱定要他死无葬身之地,秦燕旧地交边之处战事纷繁,请于太傅领军往弘农坐镇。” 于谦拱手应下,神色平静:“合当铸城壕固守,务农桑,安百姓,置官吏,约束简要。” 桓温点点头,对此无比放心,又道:“请苍水将军南镇蠡台,断燕都邺城与外界音讯相通之喉舌,王贞仪国师率军南巡淮河,接应汝颍之地兵锋悉定。” 张煌言与王贞仪二人俱是答应下来。 王贞仪虽然自幼谙熟弓马,横跨如飞,射无不中,但平日在新朝作为国师,担任的都是文职,这还是她第一次作为主将上战场,也算是一种历练:“定不辱使命。” 桓温又安排杜预驻军潼关,戚继光驻扎邙山北,陈庆之阻遏燕国援兵可能的南下道路,最后三军会师,合攻洛阳。 “三个武庙级选手打慕容恪一个,他泉下有知,死也该瞑目了”,杜牧抚掌微笑道。 桓温对他笑了笑,又道:“请幼安统兵北上,一战攻克豫州。” 辛弃疾一身戎装坐在案坐,迎着飒沓秋风一拭长剑:“甚合我意。” 余者安排各自有差,如谢脁、沈约、萧纲、刘令娴、曹雪芹等人都随军远征,分散在各队中。 北方大量残民故土流落在胡人蛮夷手中经年,有大量的战后修复和文化重建工作等着他们去完成。 荀羡从徐州北上,夺取莒县战略要冲,进而深入青州。 柳如是留在了后方,负责一应粮草调配、军需供给之事。 郗超以灭秦之功,升为征南将军入朝参政。 他有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就是盯紧司马昱、殷浩等人,以免这些人在关键时刻搞内讧,从背后捅刀,致使北伐功败垂成。 最后是桓温自己所率的一支孤军,奇袭燕帝如今的驻跸之地中山,打的就是一个攻其不备,速速拿下的主意。 众人见他遣兵点将各安其职,颇有章法,已初现王者之风,当即微微颔首,各自领命而去。 一切都在按计划实施,进行得异常顺利。 战争辗转了许久,慕容恪终于在这一年深秋被俘,任他再如何骁勇善战,被三个武庙围攻也只有呜呼哀哉的份。 绝境之下,他本想仗着一腔血勇强行突围,收拢兵马改日重来。 不料陈庆之一贯谋而后动,早在外面布下了天罗地网,慕容恪一阵左冲右突,只是白白将人手折损殆尽。 血战日余之后,终于马头中建,力竭坠地,被戚继光宛如老鹰拖小鸡一般拽回了本方大营中。 因他素来人品甚佳,为政宽仁,甚至有“古之遗爱”之称,众人打算招降他为晋国所用。 慕容恪的神色有些茫然,似是未曾想过,为何他一生战无不胜,已经用尽了所有的手段,却还是折戟于此。 当他看见对面的戚继光等人时,就知道,这便是天命所终了。 慕容恪摇了摇头:“一士谔谔,慕容玄恭上愧高皇,不能救社稷,下惭百姓,不可护苍生,有何面目腆颜惜身,苟活于世!” 言罢,反手一剑割在颈中,登时血溅三尺,魂飞天外。 “不亦燕之国士乎”,戚继光叹息,负手走出军营,“将他厚殓入葬。” 慕容恪一死,燕军夺气,自最北方幽州以下无不震骇,中山的小皇帝慕容暐更是魂飞天外,当即就想收拾包袱逃窜回龙城去。 还是慕容霸强行将他按住喝令回宫,整饬军营,装甲齐备,准备迎战。 见到桓温远道而来,似神兵天降,慕容霸也丝毫没有慌乱,只是坚守不出。 他思虑着,彼远道而来,粮草难以为继,顿兵高城下本就是兵家大忌,我先避一阵锋芒,待其士气低落、人困马乏之时,再开城出战,自可一战定之。 这个战略确是妙计,无奈桓温根本不按照他的思路走。 他这支奇兵不过五千余人,却硬生生故作疑兵,布置出了数万人的架势。 如今大军兵临城下,本方战神又折损于阵前,试问燕都士兵哪一个不慌张震撼,战战兢兢,直道对面全是金甲神人,又所向披靡之力。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霸最应该做的是纵兵出击,以一场大胜稳定人心,提升士气。 他选择闭门不出,虽是兵家良策,落在燕军眼中,却成了慕容霸畏战的如山铁证。 于是城中人心更为浮动,慕容霸不知各种症结所在,为了镇定人心,杀了一批霍乱头子祭旗,反倒是让众人更加心怀怨愤,不安已极。 杜牧在桓温军中随军出战,发觉有机可趁,立即让桓温修书一封,致信城中的武威王慕容筑。 这种事,桓温十分放心地托付给他代笔。 信中一片虚辞,统是什么“燕主无道,我中原上国代天选帝,君乃燕高祖皇帝之后,宗室耆老,理当一试帝位,我大军屯兵城下,愿作臂助之援”,反正就,突出一个胡扯。 慕容筑见信以后,心情真如夏天喝了一杯冰阔洛,爽飞了。 回信瞎谦逊了一通,“无才无德”云云,末了约定时日挥师入城。 此刻恰逢慕容霸换防,慕容筑作为慕容恪手下的老将,被派遣去镇守中山至关重要的东门。 如此军事重地落入叛徒手中,城中之人焉能讨得了好。 沉沉更鼓声刚过,慕容筑城门大开,桓温已如狂风扫落叶般,率军各擒火炬冲入城中,一片明晃晃,照彻天不夜,迅速杀进禁宫。 慕容霸等人仓促迎敌,未待披甲,夜色当中但见火光冲天而起,杀声四作,难辨敌人数目,所谓的大燕虎狼之师甚至来不及抽出兵刃,就被摧枯拉朽地剿灭。 “放下武器,降者不杀!”桓温厉声道,瓦解了他们最后一丝斗志。 天明后不久,他进入燕宫,活捉了燕国小皇帝并丞相以下一干人等,俱收拾干净,听候发落。 什么,你问慕容筑? 真不幸,慕容将军半夜身中流矢,不小心失陷于乱军,被路过的战马踩死了! 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桓温看起来是多么的难过啊,甚至还说要找出他的尸骨厚葬呢! 天幕前的观众们:“……” 咱就是说,能当战神的人心都是黑的,这点不用质疑吧。 燕国百官俱被押解到殿前,只走了一个慕容霸,待天色大亮后阖城搜捕三巡,终于从马厩里把躲藏行迹的他救了出来。 慕容霸可不像慕容恪那么有节操,他见到桓温,直接纳头便拜。 他后世能够放下身段,干脆利落投奔苻坚,又来个光速反叛,现在自然也能毫无思想包袱地大开城门,投降桓温。 桓温:笑死,他都听杜牧说了,这种玩意留下性命干啥,等着日后再降而复叛,开皇帝培训班吗? 当下不管慕容霸如何口呼谦词、极尽退让,径直一剑抽出,将其穿心毙命。 燕晋战争开打以来,先死了慕容恪,又死了慕容霸,二将俱亡,余下一群酒囊饭袋毫无斗志,纷纷放弃了抵抗,被晋军渐次平定。 如此一来,北伐的初步版图就算是完成了。 次年春,征南将军郗超上书朝廷,控诉会稽王司马昱十四项大罪,严刑并举,贬为庶人。 九月,晋廷以桓温功高,加封江陵郡楚国公,食邑五千户,兼任开府仪同三司。 桓温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了两年,在下一个春草生长之时,典军越金城入前凉,尽灭张氏诸王,尽迁其宗室而还。 郗超再度上表,大司马功高无赏,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明,晋帝允之。 翌年,郗超又一次上表,为桓温请加九锡,冕十二旒,食邑万户,晋帝允之。 期间,武陵王司马晞掀起了一次小幅度叛乱,被桓温随手打发,送往封地,十年不得朝京。 下一年,郗超又又又开始上表,请朝廷为桓温家族龙亢桓氏建立宗庙,追封桓彝等一应先祖,晋帝允之。 又过去了好些年,郗超继续上表……现在,晋帝已经不打算再看了,他一个木偶天子,除了答应还能咋滴。 桓温过了几年位极人臣、驱策天子如傀儡的生活,深感权臣的日常就是这么枯燥乏味。 他这几年都在建设北方的长安、洛阳二都,以备来日迁都事宜,战后百废待兴,都要从头再来,等待着各种修复完善。 终于,长安城已经完全建设好了,而且这时,桓温又一次深入代国,率兵打了胜仗,声威大震。 他决定,不等啦,趁着朋友们都还没走,各回各家,杜牧也还留在本位面,准备更进一步! 郗超又一次进行上表,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给晋帝上表,下一回,就该是桓温的「大楚」了。 郗超说,陛下你怎么睡得着的,快醒醒,你家没了。 钦天监快准备好改朝换代的星象播报,良辰吉日快定下,受禅的仪式流程、场地建设各种事项也都要再催催弄弄,怎一个忙字了得! 就这般到了年底,桓温于长安城受禅登基,建国为「楚」,是为楚太.祖宣武帝。 改元「万宁」,万岁长宁,很朴素的文字,很朴素的愿望,却是所有在乱世中飘零至此的人们心中最大的向往。 杜牧盛装衣冠,立在高台之侧,为桓温捧献上天子剑。 桓温在他面前停了许久,蓦然握了握他的手,轻声说道:“谢谢。” “宣武陛下……是我之荣幸”,杜牧垂眸说。 桓温用只有他们二人能听见的声音问他:“朕以后还能再见到你么?” 杜牧沉默许久,未置一辞,而桓温也没有再等待自家谋主的回答,只是将一枚令牌放在了他掌心,随后转身走上了高台。 令牌上写道,「楚万年郡公杜牧」。 京兆万年正是他的家乡。 杜牧伸手握紧了这块令牌,目送桓温走向最高处,轻声说:“再逢君于青史里。” 今生今世至此,能亲手建立起一个一统天下的王朝,他已经无憾了。 他一转身,进入传送门,消失在长烟渺渺的天际。 …… 随着挑战者们陆续回归,天幕开始了最终结算和奖励发放。 主线任务【青史留名】,特殊任务【兰亭诗会】、【才艺活动】、【一统天下】全部完成,名士们的好感度夜全部拉满。 观众们一看,好家伙,参赛者直接赚麻了啊! 兰亭诗会的参会者全部都领取到了奖励,由于他们往往来自很多不同的位面,这就导致奖励如雨落,堪称皆大欢喜。 其中,获得最佳帝王诗人奖、十佳作品奖、兰亭十二美之类的等级奖,还会大大加分,奖励翻倍。 单人得分最高的是杜牧,然后还有沈约,都是满分。 本次副本的最大赢家还数刘宋帝国,他们作为副本开发的东道主,堪称是全员参与,高手如云。 其次就是梁武帝位面,文学灿烂如群星,沈约更是带着他的团队策划了整个诗会,从头参与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