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孔子很是感动的说道:“洛侯,丘承蒙您的信任,在洛国学宫之中担任祭酒。 现在还愿意将《洛宫春秋》的编纂交到丘的手中,这是何等的信任呢? 这是素王所建立的国家,丘愿意以素王的名义起誓,您放心,丘定竭尽全力,不负您的托付,不会为明公前作蒙羞。 待续作完成,便召集弟子,将《洛宫春秋集注》昭明天下!” 洛辞脸上露出了畅快的笑容,有《洛语》和《洛宫春秋》这两个大杀器,还有孔子这个最擅长教学生的圣人为学说传道。 日后等到乱世结束,便能将这两门学说传遍天下,甚至登入高堂之上,到那时洛氏的重新起势之路定然顺畅。 而且,老祖宗应该会喜欢这种学说的风行吧? 洛辞说的没错,他89点的学术水平在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初洛休将学宫搞出来、写出了《洛语》都为他带来了大量的气运点。虽然洛辞不是天命之子,但是如果真能将这些学说通过学宫发扬出去,还真的能为姬昭带来不少气运点,而且还是那种不增加邦周纠葛的气运点。 完成了最后心愿的洛辞,自然是没能见到孔子的整部《洛宫春秋·尊王》。 在一个颇为寒冷的冬天,在众人的悲泣之中薨逝,作为一个学术型的君主,他在学宫之中的威望极高,无数的学子都为他悲痛哀悼。 周天子派人前来吊唁,上谥号“孝”,称洛孝公。 洛言即位,没有选定太子,但是公室之中已经明白,这一定是公子瑜天姿卓绝,所以才会拖延,想要看看他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众人有些羡慕,然后开始各做各事,人就是要接受自己的平庸。 洛瑜倒是有些不那么潇洒了。 本来娶了西施之后,他每天都美滋滋的,即使什么都不干,光是看着西施那张脸,都有一种浑身通透的感觉。 但是后来他感受到了父亲的重视,身为洛国公室子弟,既然自己有天赋,那么就要承担起自己身上的重担。 “祖君薨前,念念不忘晋国、齐国之事,秦楚愈发强横,必须要竭尽全力的保证齐国、晋国的稳定!” 孔子开始著书,同时教导着自己的学生。 “明公所著的大同世界,是来源于素王,吾等所要做的,就是在现实之中寻求通往大同的道路。 一切的经典都要以此为准。” 洛明公所著的经典学说,连同孔子这些年的思考,开始在门徒之中大范围传播,他们联合着一部分洛国的公族子弟,渐渐地形成了以这些学说的阐释为核心的学派雏形。 两位圣人合著的学说,简直瑰丽至极,真的能让人感受到一个完美光辉的上古世界。 从洛辞开始,到洛言即位初期,这些列国之中的公子和士子来来去去,很多人奔向列国入仕,想要一展所学。这是学宫建立一百多年以来,最为繁荣昌盛的年代! 众人不仅仅讨论那些理论的思想,还将这些应用到列国的事务分析之中。由于身处大争之世,无论如何讲王道,最终画风还是跑到了富国强兵之上。 “天下列国,竞逐方伯之位,所有的国君都想要富国强兵,我等要么是列国贵胄,要么是大夫元士,正应该一展所学,襄助国君,执天下之牛耳。” 会盟之时,盟主执牛耳,所以有这个说法,现在除了楚国之外,还没有人想要代替周天子,主要还是局限在称霸之上。 在这种氛围之中,曾经担任齐国国相、辅佐齐桓公称霸的管仲自然就被频繁提起,尤其是他在齐国之中的改革。 管仲对列国所使用的各种政策一直以来都为人所津津乐道,但是从来没有过数百名才智之士一起研究。 现在这种才智之士,三天一小辩,五天一大辩,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一种迥异于李耳天道和洛孔王道的学术出现了。 这种学说直指富国强兵的根源,那就是国家加强对土地和人口的管控,国家掌握更多的税收,最好是能够将每一个人的力量都压榨出来。 这样就能强国! 这种理论的出现让学宫之中的很多人怀疑人生,孔子更是少见的批评了这种理论。 更坐不住的是洛言,他没想到这些人这么快就搞出了霸道的雏形,有些无奈的感慨道:“王道出世,果然霸道迟早都会出现,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天下的战争要变得更加惨烈了。” 然后他转头就开始派人抄录这些霸道的理论,同时开始修改洛休当年注下的书籍,从而寻找霸道的缺点。 学宫之中的争论愈发激烈,甚至发展到宫外约架的地步! 又是一年,渐渐隐居的老子,身边伴随着几个洛氏的侍女,他在布帛之上写下最后一笔,默默地读着自己的文章,然后对着虚空笑道:“素王,吾道成矣!” 闭目垂手而亡。 …… 在洛国官方的推动下,洛国学宫迎来了第一次思想的大爆发,儒家与法家的源头在这里诞生,学宫之中激烈的辩论着。 在晋国开始出现成文法之后,士子从善恶论开始,讨论德治与法治的区别以及重要性,开始讨论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变。 这种思想领域的转变,在生产力大爆发之后,剧烈的推动着变化。——《儒法之争·前奏》 第81章 十年磨炼,完全体的洛瑜 初夏和煦的晨光,透过精美巧制的窗间,照进了看着朴素却处处尊贵的房间之中,天光乍破,微微亮起的斑点照在纱帐之上,隐隐约约能见到两道人影。 容颜俏丽的侍女手中端着洗漱之物侍立,西施悠悠醒来,有些慵懒,她的美丽无论何时都让人惊叹。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洛瑜从睡梦之中醒来,见到侍女已经开始为西施梳妆,调笑道:“数年之间,以‘西子’为名的诗、辞,不知有多少,良人的美貌天下皆知,难道还需要粉妆吗?” 洛国是周礼发源之地,也是列国之中的文化昌盛之地,一直就有颂唱素王的习俗,一开始出现的诗都是祭祀之时才会颂唱。 但是为了表达对于素王的崇敬,洛国公室创造了许多大用比兴手法的诗歌。 昭城之中,人人能唱诗,人人善唱诗。 这些年来自天南地北的士子,发现昭城之中的唱诗之风如此浓烈,于是将列国之诗纷纷带来了洛国互相交流。 这些诗内容繁杂,天文地理、风俗婚姻、祭祀战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可以说是另外一种史书。 学宫祭酒孔子对这种行为大加赞赏,甚至直接说:“不读诗,无以言。” 学宫之中的这种风气更是盛行起来,洛国公室将这些蕴含着时代最真实情感的诗收集起来,又有来自楚国的士子将楚国的巫文化和辞带来。 这些士子互相唱和着诗,他们歌颂一切美丽,西施作为诸夏公认的第一美人,自然有无数赞美她的诗和辞。 对于自家夫君的调侃,西施展颜笑道:“夫君,您的妻子以美丽的容颜扬名天下,这是上天赐予的,却不值得妾身自豪。 若是您能像先祖文公、先祖宣公那般,以天下第一豪杰的身份扬名列国,这才是妾身感到荣耀的。 不知您何时能成为天下第一豪杰呢?” 洛瑜成婚加冠成年以来,在外稳重许多,但是本质的跳脱是改不了的。 尤其是他发现自己成婚之后,姿容越来越美,心中的自信更是爆棚,直接从榻上跳起,穿衣洗漱,朗声笑道:“良人,就在今日!” 西施掩嘴轻笑,心中又是欢喜欣慰,又是心疼不已,自家夫君虽然嘴上总是疲懒,但实际上却异常勤奋,成婚以来从不贪恋温柔乡,每日刻苦研读经典。 洛国公室子弟的培养是一个锤炼的过程。 “自古成就大事的人,难道有不经历痛苦的磨练就成功的吗? 自古以来除了素王这位人间之神,哪一个圣王不是经历了无数的失败? 武王在牧野之战之前,被纣王多少次打败,如果他直接放弃,现在还会有邦周吗? 想要成就大事,就一定要有百折不饶的品质。” 洛瑜正在接受的家主继承人的培养,光是负责教授他的人就有数十位,其中大部分的人,连洛瑜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都是隐藏在暗中的人。 “当啷!” 大剑重重地劈砍下来,洛瑜手中的兵器掉落在地上,负甲的武士大声喝道:“公子!站起来,挥不动武器就会死。” 洛瑜麻木的握着武器,这些武士蒙着面来上课,然后从暗门之中离开,连面都不露。 这些人也并不会和洛瑜多说什么,只是日复一日的锻炼着他的体魄,顺便让他感受一下洛国士卒的训练强度。 洛瑜曾经负甲连续与一队普通士卒对砍,精疲力竭,但最后却得知这只是正常敢战士三分之一的训练。 田野之中,望着一眼看不到边际的农田,洛瑜一副农人打扮,跟随着老农开始学习种田。 “公子,这就是农人的一生,忙时在这里种田,为国君供给粮食,闲时则要充当农兵,随着国君前去打仗。 很多年前有了能买卖的私田,生活渐渐好了起来。 不过这是因为洛侯的恩典,洛国一直以来的税收都比较轻,国君还能约束那些贵族的压榨,所以生活才能这么轻松。 小人的父亲超过了七十岁,还有公室送来的粮食。 据说国君的宫殿已经十数年没有修过了,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圣君吧。 前些年有从其他国家逃难来的国人和野人,提起他们的贵族,话中全都是痛恨。 能够生在洛国之中,这是昊天素王的垂怜啊! 如果哪个国家要来灭亡洛国,小人家中所有的子嗣,都愿意让他们上战场为国君而死啊!” 这些发生的事情,相互之间的交谈,都被记录在案,交到洛言的手中。 等到洛瑜回来,洛言就向他问道:“农人或许不懂得什么大的道理,但他们才是支撑着洛国的力量,这个农人所说的,你如何想呢?” 实际上洛瑜一直都在思考,表面上这只是简简单单地税赋高低的问题,但是根源不在这里。 他想到了典籍之中所描绘的素王治国的场景。 于是沉吟片刻道:“父亲,农人的生活很是辛苦,但是他的脸上却带着幸福的笑容,这也许是与邻国的民众比较而得来的。 夏朝的君主桀说自己是太阳,永恒存在,于是夏朝的民众痛恨的说‘太阳什么时候灭亡啊,我们愿意和你同归于尽’。 殷商的君主纣率领着百万的大军对战武王,但是贵族、国人、奴隶却全部背叛了他。 若是得不到民众的拥护,即使自诩为太阳,即使贵为天子又能如何呢? 最终还是会遭遇失败啊! 老祖宗曾经想要建造城池,所有的民众都踊跃地参与,老祖宗见到他们辛苦,劝说他们不要着急,民众反而更加努力地建造。这是因为老祖宗的贤名天下皆知,他想做的,就是对天下有利的。 所以老祖宗虽然使用民众的力量,但是民众却愿意跟从他,这就是得到了人心。 他国的百姓愿意逃难来到洛国,是因为洛国更加仁慈的对待他们。 在他们春天播种的时候,不征召他们作战。 在他们生下孩子的时候,公室贵族会减免他的赋税。 他们在战场上立下了功劳,所有的赏赐都能够落到他们的手上。 他们几口人的生活能够保证了,不用挨饿了,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不用再上山砍柴了。 这是仁义播撒在他们的身上,这是王道行走在人间,所以民众愿意追随公室。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