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或许有人觉得堂堂诸侯王和列侯难道就连护卫都没有? 但问题是,私军能带多少? 前往长安朝见天子的诸侯有两百家,一家带上五百人,那就是十万人,十万不属于朝廷管辖的私军,还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皇帝能坐得住吗? 所以最多的也就带了不足一百人,甚至大多数都是几十人而已,而且甲胄也只敢带不足十副而已,还要依靠沿途的郡国保护才行。 但是洛氏不一样啊,人家不带怂的,管你皇帝心里怎么想,安全才是第一,这世上爱洛氏的人很多,但是恨洛氏的同样不少,不保护严密一点,真是不知道怎么死的。 所以洛氏出行一向是三五百敢战士,一人三马,刀枪弓弩全部配全,甚至马车之上还带着甲胄,一旦有变就随时准备杀戮。 诸家自然就愿意跟着洛氏一起走,而且一起走还能联络感情,平日里这些人都镇守在自己的封国内,一般是不可以离开郡国的。 尤其是诸侯王们非常乐意和彻侯联络,甚至结为姻亲。 由于流动封建的制度,诸侯王虽然爵位上比列侯更加尊贵,权势上包括军力和财力都比列侯丰厚,但是这种尊贵完全取决于和皇帝的血缘。 一旦血缘开始疏远,坠落的也更快,纵然是转化为列侯贵族,但除非离开宗谱,只要还是宗亲,皇室就会始终带着一丝戒备。 反而是彻侯因为镇守要地,是皇室最锋锐的刀,享国的时间更久。 至少目前为止,开国功臣之中大部分的侯国都还在,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区区两代就都被夺爵除国。 昭城派出的人是洛陵的儿子之一,还带来了洛无疾,洛无疾目前还是一个连记忆都不太全的小娃娃。 但是洛陵从洛无疾诞生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个不一般的孩子,因为家族底蕴都在颤动,他还感觉到沉睡中的素王特意醒来关注了这个孩子。 这种情况只能让洛陵想到素王曾经和他说过的天命之子,他知道天命之子担任家主对素王和家族是有好处的。 从那时起,洛陵就确定了日后由洛无疾接手家主之位,昭公的爵位会从他这一系转移到洛仲堪一系。 对于其他家族这或许很难以想象,但是对于洛氏这并不算什么,嫡系之间有神魂的联系,是真正的亲如一家。 洛氏加上诸侯王和列侯足足五十多个家族一齐行动,声势极是浩大,以三百敢战士为核心,数千精锐的声势还是极大,震惊到了沿途的官吏,但是望着那一面面飘扬的旗帜根本没人说什么。 先不说这是正常的行为,即便不正常,除了那些极为刚强的官吏,其他人也不会说话的,得罪一个王侯是强项令,得罪一群估计还没等闹到皇帝那里就人间蒸发了。 一路走在朝廷修建的直道上,这算是当年秦王朝留下的政治遗产之一了,对天下的沟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度过伊洛之水,离开繁华的洛阳,然后走过昔年的旧函谷关,这里已经渐渐废弃,彻底进入秦川之地,渭河平原就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再向前走,那座巍峨的都城就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长安。 大汉皇冠之上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第379章 大汉诸侯王和列侯们提刀上洛,不,提贡品来长安之时,东阿侯府中,董仲舒正在被洛景狠狠的鞭挞。 这位在刘彻面前尚且谈笑风生的大儒,面对洛景却显得有些谦卑,实在是双重压制,让董仲舒不得不如此。 望着眼前的洛景,董仲舒心中不禁升起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中年穷的想法。 洛景淡淡的声音响起:“董仲舒? 你可真是个人才,没进儒家谱系,只是自己听过课,读过春秋经就能作出这么多的理论,甚至自创董氏春秋支系,数遍现如今的儒家子弟,像你这样的人才也是不多见的。” 在这个时代直呼其名属于不太尊重人,不过面对直接借用先祖名头的人,洛景没直接打死他都算是脾气好的,董仲舒没生气,呵呵笑道:“君侯实在是谬赞了。” “你把你对春秋经的理解说一下,我想听一听。” 董仲舒没想到洛景竟然会让自己给他讲道,怔楞了一下,然后开始讲述,洛景越听越皱眉,董仲舒讲的是春秋经,其中很多还比较有启发,但是从根子上不太对啊。 洛景直接问道:“你是出身法家和阴阳家吗?你的春秋经又是从哪里学的?” 各个学派之间并不是彻底泾渭分明的,比如贾谊就是孟儒和齐法双料出身,还学了一身的黄老之术。 董仲舒感觉自己有些被侮辱了,当即道:“君侯何出此言呢? 法家和阴阳家,如何能和洛孔二圣的大道相比,放着大道不去学,却去学那些小道,下臣虽然愚笨,但也知道高低上下。” 洛景奇道:“那你理论之中那浓浓的神鬼之说是从何而来的,即便是昔年大谈天志明鬼的墨家,学说之中的谶讳之语也没有你的多。 儒门各派虽然理论有异,但是敬鬼神而远之才是共识,你这满篇的神神鬼鬼,天人之道,那不是阴阳家吗?” 董仲舒整个人都懵逼了,你一个洛氏子在这里和我说敬鬼神而远之? 至高神不是你们家的祖宗吗? 昭公大君这位现世神还坐在昭城呢! 结果你现在和我讲要敬鬼神而远之,这也太离谱了,董仲舒满脑子疑惑的问道:“君侯您在说什么啊? 素王的神灵在天上,君主失德就降下灾祸,这难道不是自然之理吗?” 见到董仲舒的表情,洛景终于明白了,董仲舒是个野路子儒生,他没接受过正宗的儒家教育。 儒家教育之中有关于天人关系和神鬼理论的辩论,而且有完整的关于素王和天的解释,董仲舒没学过,结果搞理论的天赋又好,所以自己搞出来了现在这一套歪门邪道! 是的。 歪门邪道,这就是洛景对董仲舒天人理论的评价。 “素王怎么可能因为对君主不满而对人间降下灾祸呢? 君主造下祸事和百姓有什么关系,素王至高至圣,怎么会降罪于百姓? 若是从沉睡之中醒来,定然直接毁灭昏君,你这套天人感应简直就是胡说八道,若是执迷不悟,不用等素王醒来毁灭你,洛氏就会先出手将你人道处理掉。” 说着洛景直接半抽出了利剑,剑身闪着寒光,映照在董仲舒的脸上。 这其实是在吓唬他的,董仲舒这个人还算是个人才,一个野路子却能搞出这些东西,即便是在诸子百家大爆发的时代,也能得到子的尊称。 董仲舒这个人胆子有点大,不狠狠地pua一下,现在就敢搞天人感应,以后他敢做什么,想都不敢想。 但是董仲舒不知道啊,他现在觉得只要自己一句话不对,洛景就会直接一剑砍死他,而且还没人能说什么。 因为在洛景看来,董仲舒是在编排自己的祖宗,即便是杀死他,朝廷恐怕还要奖赏洛景的孝顺。 董仲舒心中亡魂大冒,连忙急声道:“君侯,稍安勿躁啊,还请不要动剑,您说怎么改都可以,而且下臣可以解释的。” “哦?” 洛景闻言缓缓收起利剑,拖长声音道。 董仲舒见到洛景的杀意降低了一些,连忙说道:“下臣观昔年寿光侯和洛文王之举,似乎是想要扩大相权,不希望君主唯我独尊,但是皇帝乃是人间的极致,尤其是还有法家那群无耻之人,恬不知耻的恭维皇权,凭借制度怎么可能约束皇权呢? 所以下臣为此感到忧心啊。” 洛景闻言有些无语,董仲舒自己舔皇帝都舔的飞起,竟然还有脸说法家舔皇帝。 董仲舒没在意继续说道:“思来想去只有至高至尊至圣的素王才能够有足够的威慑力让皇帝谨慎一些,君侯,下臣一片丹心向着素王啊。” 董仲舒这话倒是没有说谎,他这个人最能审时度势,在他的心中,洛氏是比皇帝更厉害的。 皇帝只是他传播道统和实现抱负的工具人罢了,真效忠那还得是洛氏。洛景淡淡道:“素王至高,不在乎人间君主品德如何,若是世间有独夫,自有百姓揭竿而起,神的归神,人的归人。 素王大部分时间都在沉睡之中,人若是不能自强,是无法生活在这世上的。 回去之后将你所著的经典上交,存在昭城之中,片字不许流出,所有传到外面的都必须是修改过的,修改完之后交到府中,我要审查一番。” 董仲舒闻言长吁一口气,只要没有将他直接毁灭掉就好,至于修改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文字,对董仲舒来说根本不是个事,他是儒生之中最偏向实用派的那一种。 望着离开东阿侯府的董仲舒,洛景微微皱起了眉头,董仲舒的这件事算是解决掉了,但是这一次却暴露出来了关于素王的问题。 上天背黑锅还不够,要持续不断的深入最基层,天和人要继续分开,素王只能作为最后的威慑,绝不能让素王全面参与到世界的方方面面,不能让天下人养成等、靠、要的习惯。 …… 来自天南地北的诸侯王、彻侯们进了长安城之后,各自安定,然后开始等待皇帝的召见,大多数都是走个过场,在皇帝的面前混个脸熟。 洛氏的使团倒是不缺地方住,除了东阿侯府之外,还有寿光侯府和英侯府都可以居住,这些府邸的主人虽然不在长安之中,但是府邸自然是没有收回的。 这些王侯在长安城中等待了不太长的时间,就接到了皇宫的通知,确定了前往素王陵园的日期。 长乐宫。 无数的仪仗自然早就备好了,祭天一样都是最为盛大的政治活动,彰显受命于天的神圣,尤其是这一次前往素王陵园祭祀,就更是重要。 刘彻对这一次的祭天极为重视,远远超过了以往,因为这是除了登基之外,他第一次前往素王陵园之中。 作为一个还没有什么功绩的皇帝,他只能通过不断宣扬受命于天的神圣性和大汉刘氏的正统性来保证自己的权威。 素王陵是不在长安城内的,甚至距离长安城也不算是太近,毕竟昔年邦周的首都镐京城和长安并不在一起。 从高空望去,从长安城开始,无数的马匹和马车走在直道之上,连绵不绝,旌旗招展。 许多百姓都对着这雄壮的马队指指点点,突出一个大汉君臣百姓之间的和谐,这都是刘恒时代遗留下来的风气。 刘彻并不太在意这些百姓的言论,他对权贵比较严厉,对豪强执法比较严,因为权贵能够威胁到他的地步,至于普通的百姓,刘彻喜欢给他们撒钱,赐予他们美酒美食,这一次也不例外。 刘彻豪横的大手一挥,说道:“丞相,朕要去洛县祭拜素王,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应当给予百姓奖励。 赐予关中百姓民爵一级,另外派人给予沿途各县六十以上老人酒食、衣服,每家每户都要送去钱,记得要官吏亲自送到家中,不要让百姓到官府去取。 做的好的奖赏,做的差的要考核,若是有官吏欺上瞒下,中饱私囊,重罪者坐死,轻罪者流放,这是朕对天下百姓的态度! 另外此次朕的座驾所经过的县,减免今年的税赋,还应当减免他们的徭役,让百姓感受到朝廷的恩德。” 贾谊闻言嘴角略微抽了抽,心中暗自腹诽真是个败家子,赏赐也没这么赏赐的,沿途经过这么多地方,这一下子要撒多少币。 若是一直这么搞,国库还真的扛不住,贾谊自认没有洛新那份变钱的本事。 不过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刘彻疯狂的撒币行为下,这些百姓深切的体会到了当今皇帝陛下的恩德,纷纷高呼皇帝陛下万岁。 在百姓心中,刘彻已经暂时成了不比孝惠皇帝和孝文皇帝差的皇帝。 刘彻喜欢这种被人所拥护的感觉,洛氏带来的些许不快也消失了个无影无踪。 洛氏的车队走在最前面带路,两侧则是敢战士,皇帝的车队跟着洛氏的车队一路向着素王陵而去,数千禁军保护着刘彻,最后面则是贵族们的车队。 不多时,素王陵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第380章 禀素王,建元 陵。 天子埋葬之所。 姬昭的陵墓修建在一处山明水秀所在,按照他的遗愿,并不如何豪华,和后来那些一座比一座巍峨宏伟的陵墓比起来,差的远。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