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信使面色苍白,山洪耽搁了几日,竟然找不到正主了。 ———— 上揽豪杰,奋于河洛,群盗稍平,然诸王阴诡,王莽弄权,竟至分离,慨然曰:“群竖子不足与谋!” 遂孤身走五州。——《后汉书·光武本纪》 第565章 五州豪杰 刘秀带着愿意追随自己的一众兄弟到了关东。 一群南阳郡之人,来到这里自然是人生地不熟,这时就体现出来游学和名声的重要性了。 经过同窗好友的介绍,加上刘秀在天下之间有骁勇善战、忠厚仁义的名声,他顺利的在河北安阳见到了安阳侯。 刘秀早已不是当年的那个农家郎,经历了这么多,他现在是真正的大豪杰,而且他是那种几乎没有缺点的人,从个人道德到文治武功,都让人钦佩。 安阳侯和刘秀一聊,就感慨道:“君侯才是刘氏的子孙啊,请随我去见英侯吧,如果能得到英侯的认可,你的大愿就会顺遂了。” 英侯! 刘秀心头一震,这就是他来到关东五州之地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唯一一个他能确定的一定不会看着大汉灭亡的金令列侯。 而且英侯的关系网极强,尤其是吕氏那种缩头乌龟,没有英侯带头,是不可能出来的。 昭公国刘秀没准备去见,因为他觉得昭公是不可能出手的,那英侯就极其的关键。 虽然英侯国受到昭公国很大影响,但毕竟是半独立的侯国,只要不是昭公国一定要灭亡汉朝,英侯国对待汉朝和其他侯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不同。 洛众是有些没想到安阳侯会带来一个汉室宗亲,而且还是一个卓有盛名的汉室宗亲,这其中的意味实在是太明显了。 安阳侯想要拥护一个有能力堪平天下的刘氏子孙,光复大汉的社稷。 他又不禁想起了吕侯所说的,“等待一个秉持着天命的刘氏子孙!” 什么是有天命的? 没有人知道。 我们所选择的,就是天命之人。 这些大汉顶级的列侯们,在面对同样的局势时,做出了同样的选择。 洛众没有去问那些大而化之的问题,而是说道:“文叔,你在昭城求学时,我记得你是支持王莽改制,收缴豪强土地的,现在怎么突然转变了思想?” 刘秀本来因为见到洛众而有些振奋的心情,闻言瞬间低落下来。 良久才说道:“以前我见到这世上有豪强不法,有百姓反抗,但是势单力薄,于是认为豪强必须铲除。 但是我现在所见到的世道,是百姓宛如秋叶一样凋零,战争中死去的人,远远超过了那些因为豪强、官吏的盘剥压榨而死去的。 天下的世道再这样下去,会如何呢? 数千万人口,还能剩下多少呢? 尸骨铺成的高山,鲜血流成的江河,人所能想象的、所不能想象的一切惨像和悲剧都会在我面前出现,并时时刻刻的侵蚀着我内心的良知。 先贤说,人这一生无论到了何样的境地,遭遇了何等的打击,永远都不要抛弃两样东西,那就是良知和理想。 我以前大概是错了,现在要纠正它。 豪强不是水火一样的猛兽,只要能够控制它,谁又能说豪强就一定会对天下有害呢? 我大汉多少豪杰是出身豪族呢? 只要不让它膨胀到恐怖的地步就可以了。” 洛众闻言没有评价,而是直指刘秀内心问道:“历代皇帝宁愿付出代价都要压制豪强,你现在想要和豪强妥协,若是让大汉的历代先帝知道,他们一定会觉得你这是不肖。” 听到这句话,刘秀反而平静了,“压制豪强是为了什么呢? 难道是为了压制豪强而压制豪强吗? 那些付出的代价,又让谁来承受呢? 是那些普通的百姓吗? 那他们所付出的代价已经够了。先让天下安定下来吧,这想必同样是百姓所希望的。 至于作恶的豪强,等天下安定了,一地一地的去治理,大概是更容易成功的。” 一地一地的去做,说说容易,到那个时候就难做了。 洛众深深地望了刘秀一眼,这世上有两种事。 一种是功在千秋,但罪在当代,这种事情一向是不值得提倡的。 另一种则利在当下,但是未来如果子孙不肖,不能一以贯之,便有遗祸,这种就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但毋庸置疑,有安抚当下的能力就已经是人中龙凤,有一颗仁心就更是凤毛麟角。 “去见吕侯吧。” …… 关东诸列侯家,关系错综复杂,现在刘秀算是明白为什么五州又被称作五氏地了,他几乎是到了一家,得到认可,然后拿到介绍信,去下一家。 真说势力的话,这些列侯家族不算是顶尖,但是盘踞这么多年,姻亲故旧实在是太多,郡县之中的声音远远不是那些普通的豪强所能比的。 这些列侯家族还多和经学家族姻亲,甚至自己就有经学家族的底色。 随着刘秀从临淄离开,他在兖州立起了大旗,号称“兴汉军”,以红巾为帜,很快就有诸郡的豪杰前往投奔他。 有家财万贯的商贾,有天下闻名的豪侠,有满腹经纶的士人,有举族来投的豪族。 刘秀的心中暗暗震撼于五姓七家的影响力,殊不知这些家族自己也在泛着嘀咕,怀疑某个家族是不是自己亲自下场了,阵势之大有些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刘秀在河洛打出来的名声还是很管用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天下,他就是卓然之冠,很多人都心向往之。 如果换作一个多疑的君主,纵然不得不面对现实,但心中怀疑的种子同样要深深地种下,但刘秀这个人不一样,他是真正的忠厚。 只要来投之人,他都礼贤下士,以诚相待。 消失于河洛之地的平寇将军竟然出现在兖州和青州的交界,对任何一方势力都是颇为震撼的消息,尤其是对胶东王和赵王两人,颇有一种被偷家的感觉。 朝廷之中因为此事,洛琪和王莽几乎快要分道扬镳,那一封为刘秀加官进爵的圣旨没有送到,反而是王莽的到了。 刘秀拥有了数千精锐后,压力却更大了。 这就像是创业一样,关东诸侯因为他刘氏宗亲的身份,又看重他的个人能力,于是给了他天使投资,但是后续到底要不要彻底上他的这艘船,就要看他后续的表现。 刘秀很清楚自己能得到这些列侯家族的看重,刘氏宗亲的身份占据了很大的一点,否则他能力再强也不会被考虑,但是繁衍了两百年的大汉,最不缺的就是刘氏宗亲。 赵王率领着军队前往攻击刘秀,刘秀凛然不惧,反而大声笑道:“以寡击众难道就会失败吗? 他在河北扎营,使吾想起了昔年兵主项羽击溃秦军的那一战。” 于是率领着军队渡过大河,刘秀不是项羽那样的兵主,但是赵王和章邯比起来更是云泥之别,刘秀不断的袭扰赵王的粮道,不过短短几个月,就将赵王逼的不得不聚集主力和他会战。 刘秀这个时候反而坚壁清野,开始耗费赵军的锐气。 连续半个月,最终夜袭赵军,一战而溃,又兵指胶东,天下震动! 第566章 上天助我! 引起震动的不仅仅是刘秀惊人的战绩,还是因为他所打的旗号,非常的暧昧。 兴汉室! 现在汉室很衰微吗? 皇室占据着稳固的关中,大批精锐的将士,起义军现在处于绝对的下风之中,另外一支和朝廷对抗的力量是刘氏诸侯王。 兴复什么汉室? 这话中隐含的意思明明是,无论是王莽,还是诸侯王,我觉得这些人不行,这大汉的社稷天下,得看我! 一个远支宗亲的后裔,竟然敢在天下之间作出这样的表态,这本就是一种很难以置信的事情。 刘秀剑指齐地,转战河北,陈、许之地,无论是面对诸侯王麾下,还是起义军,他连战连捷。 在靖难之役时,关东诸侯说自己民不过万,户不过千,兵不过百而已,这么说的确不算错。 但身强力壮的甲士不过百和普通民兵不过百,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刘秀麾下从南阳郡中,就一路跟随他的人,还有来到关东之后一直追随他的人,其中有不少能率领军队作战的,在刘秀制定的战略计划下,向着四方攻伐征讨。 经过了大大小小的战役,不断歼灭诸侯王军队,最重要的是,他在这其中不仅仅使用武力手段,而是多种手段并用,终于得到了关东诸侯的认可。 当年战场无敌的楚霸王留给天下的教训实在是太大了。 武力可以一时得到天下。但是最终却一定会失去。 于是这些家族亲自从幕后渐渐转到台前来支持他,唯一的问题就是 到了这个时候,朝廷方面再也不能忽视刘秀的实力。 尤其是刘秀彻底站稳脚跟之后,打起了“兴汉室,复正朔,举刘氏,卫天下”的口号。 虽然刘秀势力没有诛杀王莽,铲除妖后的政治纲领和口号。 但这个口号同样在质疑长安政权到底是不是刘氏做主! 谁知道刘秀势力会不会完成质疑诸侯王、理解诸侯王、成为诸侯王的思想转变呢? 谁敢去赌这件事呢? …… 在兖州,随着战争进行的愈加顺利,刘秀横扫了这关东人口最稠密的五州之地,尤其是青州和兖州。 虽然这里的秩序还没有恢复,但是大军阀已经消失了。 不过这时刘秀最大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他不是大汉正统,五姓的势力也有极限,而且他不可能和每一个豪强联合,甚至聚集在他麾下的各州士人豪强,已经开始了争权夺利,派系斗争愈演愈烈,通过自己的资源来暗中胁迫刘秀偏向自己这一方。 刘秀知道这是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但到了这个时候,刘秀知道自己该是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了。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