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路边的农夫见到道人,顿时惊喜道:“是太平道的高士。” 因为张角的形象实在是过于明显,尤其是九节杖,加上太平道特有的标识,在冀州基本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太平道脱胎于道教。 黄老道家本身就带有颇多的神秘色彩,尤其是圣贤之一的老子写下的《太上素王篇》,明确的记载了自己和素王化身的对话。 虽然这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伪作,但依旧有许多人坚信不疑,因为其中直接写下了素王所言,而洛氏竟然没有辟谣,还让老子担任洛氏学宫的祭酒,同时代的孔圣同样没有提出质疑。 这就很不正常!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这篇文章是真的,老子真的和素王上皇之间有过一场有关于道的对话。 道家、神仙家、方士、阴阳家以及各种民间传说和玄学这些理论的融合,再加上从西域传来的佛教,这种宗教蛊池里培养出来的教派影响,带来的一种思维变化,最终从学派之中,整合出来本土宗教形成了道教。 姬昭历史上的道教一开始是有些黑历史的,但这个世界中,姬昭的影响力太强了,就连百家学派都要在传承上和素王扯上关系。 佛教为了生存下去,在西域短短十几年就完成了西域本土化,写出了经典的诸佛菩萨化身论,传进中原又中原文化本土化了一波,已经面目全非。 道教同样如此,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有一个问题,你这个教里面,素王上皇是什么地位啊? 没有? 你这个邪教! 屈居于其他神之下? 你这个邪教! 在这种现实下,道教学习了佛教诸佛菩萨化身论,认为素王上皇是一切道、神、圣的源头。 祂本尊沉睡,神念分身却有千万,三代以来及过往的圣王、诸皇、诸帝,都是素王上皇的化身。 直到三代迎来终结,素王上皇本尊降世化作姬昭,彻底建立诸夏,这就是邦周为何能有千年天命的原因。 而老子则是素王上皇最后一次神念化身下界,留下《道德经》以及诸多道典救世。这就是“素王如天,老子如龙”的来历,这就是为什么老子一介凡人为什么能感觉到素王的缘故,因为老子本就是素王的一缕神念。 太平道完全吸收了这套根本理论,区别在于教主自称大贤良师,得到了太上老君的教导,以善道教化百姓。 之所以不说得到素王教导,是因为不敢直接用素王上皇的名头。 太平道的理论根据民间传说铺垫,素王上皇大多数时间沉睡时,天下就会逐渐变成黑暗的世界,而素王上皇所沉睡的世界,是永远太平的。 素王上皇醒来时,天下就会像天界一样太平,太平道的目标就是建立太平世界,最终形成地上神国。 太平道在冀州最是兴盛,这里的素王上皇信仰很深,张角手持着九节杖,来到昏倒的农夫身边,周围的百姓都跪伏在地上。 张角微微皱眉,太平道讲究人人平等,俱为兄弟,这种跪拜之礼是不用的。 “素王在上,天下太平!” 这是太平道的道人常说的一句话,张角一愣,知道这些人跪的不是自己,那没事了。 众人站起身来带着希冀的望着张角,张角将昏倒的农夫扶起来,略一察看,便知道是劳累过度导致,又一看周围众人,穿着破烂,心中微微叹气,然后向周围众人问道:“这个农夫平日里可祭拜素王吗?” 一听张角发问,周围人连忙说道:“自然是祭拜的,距离昭城不过数百里,家家皆颂素王上皇天。” 张角微微点头,然后说道:“既然祭拜素王,那便取一碗水来。” 两人急忙取过一碗清水,张角伸手取出一道符纸,周围人俱是眼中一亮,据说太平道人以符水治病,只要心诚向道就能医治。 怪不得刚才这位道人先问是否祭拜素王,若是平日里不祭拜,心中没有向道之心,那恐怕就没有效用了。 张角也不说话,只是将手中的小块符纸,轻轻一摇。 那符纸便自动燃烧起来,周围农夫见到这神奇的一幕,又惊又奇,个个睁大了双眼盯着,唯恐错过道人的施法过程。 心中全都在暗中打鼓,心想这太平道果真是名不虚传,竟然有这样神奇的符水之术。 只见张角手中符纸青烟袅袅,火光烨烨,他稍等片刻,嘴中似乎是在念叨着什么,然后将燃烧着的符纸扔进水中。 那符纸甚是神奇,纸上的火焰遇到了水,竟然不熄灭,而是依旧燃烧着,甚至还宛如烈火烹油般,火势愈发的旺盛。 仅仅短短几息的时间,符纸就在碗中烧尽化为灰烬,飘荡在水面上,然后又是几息的时间,彻底融入了水中。 那一碗清水依旧如先前一般清澈,但众人却是眼睁睁看着刚才上面还有着灰烬。 现在灰烬却全部融入了水中,张角指着农夫道:“来一个人撑开他的嘴,将符水给他喂下。” 众人七手八脚的将符水给农夫饮下,等待着效果出现,那农夫很快就醒了过来,众人惊喜之中又对着张角一阵跪拜,高呼“天下太平”。 张角起身离开说道:“好好活着,苍天之灵将转入暗面,光明将如闪电般刺破黑暗,素王将自九天之上苏醒,天下将要太平了。” 说完就走上马车,掀开车帘,马车中还端坐着一个人。 面如冠玉,俊逸脱俗,如同画中走出的人。 超凡如圣,眼中带着无限的圣洁之意。 眉心一点圣痕。 竟是洛氏子! ———— 张角,籍不详,师承不详,山中道人,奉事道家,幸得《太平清平经》,遂建太平道,以善道教化天下,号为“大贤良师”。 语出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诸圣帝王之德,不若上皇一丝也。” 角常行于郡国之间,遍及诸州,十余年间,有徒数十万,皆曰:“苍天已死,皇天当立。岁在今日,天下大吉!”——《后汉书·张角列传》 第574章 洛霄 张角坐下,马车又开始晃晃悠悠的向前走。 前方有苍翠之山,有清澈之水,有洛阳的大人物看不见的苦难,有太平道一片繁盛景象的根本原因。 《武状元苏乞儿》中有句话说的好,如果这天下人人安居乐业,就不会有乞丐,就不用担心丐帮作大。 如果这天下人人能吃饱穿暖,就不用担心百姓会揭竿而起。 太平道之所以能发展壮大是因为这世道太黑暗了,甚至百姓都不知道要去找谁的问题,每个人貌似都有问题,每个人又很无辜。 他们拼上自己的性命,愤怒的杀死了剥削他们的胥吏,然后新的胥吏宁愿冒着被杀死的风险依旧那么做。 洛霄回想着刚刚的一幕,笑着说道:“巨鹿,你的符水之术越来越精湛了。 数遍天下,你这样的得道真修也不会太多啊。” 张角脸上并没有什么自傲之意,反而摇摇头道:“什么得道真修啊,进不能长生久视,退不能安定天下,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杂术而已。 子凌你的先祖昭圣王,那才是得道真修,人间神明,能呼风唤雨,驱策雷霆,若是我有那样的能力,或许还真能使天下太平吧。” 洛霄闻言没有说话,昭圣王属于神迹,在洛氏之中也是相当的炸裂。 太平道的目标是致太平。 但张角主要是希望依靠明君贤臣来进行改制。 太平道曾经组织教徒,不携带任何武器,聚集起来,以特殊的仪式在大道之上行走。 这算是请愿的一种方式。 苍天即死这种话,实际上早就有流传,不算是太平道的惊世骇俗之语。 太平道的目标也从不掩饰,早早地就传了出去。 这就是太平道被称作善道的原因。 太平道是一个有政治纲领、政治目标和利益述求的政治团体,代表着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的意志。 而不是一个仅仅通过迷信色彩、欺骗无知民众,从而进行颠覆行动的暴力团伙。 这是洛霄会坐在马车中和张角一起周游天下诸郡国的原因。 洛霄是个很离经叛道的人,他很欣赏张角,欣赏他的理念,甚至认为张角无论是从能力、品德等都远远超过那群公卿王侯。 当然,张角的道术也让他很好奇。 张角从上车之后,没有救人一命的快乐,反而脸色一直有些不好,眼中充满了担忧。 洛霄略一思索便问道:“巨鹿可是因为英侯上书失败,党锢之祸而担忧?” 之前张角救助百姓,传道,都充满干劲,但是现在却带着一点点迷茫。 张角微微叹口气,点头道:“这天下世道黑暗,不清平是不行的。 那些清正的大臣,甚至就连英侯上书,皇帝都不听,我这种山野道人的话,皇帝会听吗? 大概可能会听吧。” 洛霄丝毫不给张角幻想的机会,径直说道:“巨鹿,到了现在你应该清楚了,不仅仅皇帝不会听,那满堂公卿也不会把你放在眼中。 以前你率领太平道徒不携带甲兵集会,结果却被朝廷官吏畏惧之下攻击,那个时候你就应该想到的。 朝廷害怕如此多人的聚集,他们报着深深地怀疑,因为他们最清楚双方之间有多么深的仇恨。” 洛霄的话很难听,但却都很真实,张角不得不信服,转而便怨愤起来,“皇帝不听,公卿不听,那要如何呢? 难道只有仿效曾经的义军,揭竿而起这一条路了吗?” 洛霄闻言脸色不变,只是掀开马车上的窗帘,望着窗外不断向后的景色和扬起的烟尘。 然后头也不回的说道:“巨鹿,你起义是必然失败的,你要有舍生取义,为天下苍生牺牲的准备。” 张角闻言脸色微变,强自笑道:“子凌。 太平道有数十万信徒,还与汉廷高官交好,甚至还有宫中的宦官常侍作为呼应,就算起事,为何一定就会失败吗? 皇帝禁锢了大批的士人,这些士人想必对朝廷不满。 若是能与这些清正的士人联合,想必变个天下还是可以的,又何来必败之说呢? 三百年前,天下苦秦久矣,于是振臂一呼,纵然帝扶苏在位,不过三年就化为灰灰。 如今天下百姓有五千万,胜过朝廷难道还不容易吗?” 洛霄闻言嗤笑道:“士人们再清正,对这个天下再不满,也不可能会和你联合。现在他们善待你,是因为你配合他们教化百姓,一旦你反抗朝廷,在他们眼中,你就是贼了。 那些被禁锢的士人,如果真的一直被禁锢,的确会和你联合。 但最大的可能是你一起事,就有其他的士人会上书放开党锢。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