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但还是强行克制下去,他可不敢弑君。 曹操皮笑肉不笑道:“陛下,臣答应燕赵二国的要求,不过是虚与委蛇罢了,否则这数十万健儿皆要葬身于大河之上。 那时,我大汉社稷恐怕危矣啊。” 刘协冷冷一笑道:“那丞相是不会……” 曹操再也无法忍下去,这刘协今日是疯了吗? 他满腔寒意压低声音道:“陛下可万万不要忘记孝愍皇帝的旧事啊,臣为您挑选了几个侍者,定能够照顾您的起居。” 孝愍皇帝的旧事? 不就是一杯毒酒上青天吗? 刚刚鼓起勇气的刘协望着曹操眼中几乎毫不掩饰的杀意,瞬间怂了,不再挑拨曹操的虎须。 曹操见到吓住了刘协,顿时松了一口气,就算是刘协做的再过分,他也是绝对不可能弑君的,他要的是禅让,要的是合法将汉室皇位拿过来,弑君那和董卓有什么区别? 史书上的千秋骂名他可不想要。 不过今日算是和刘协彻底撕破了脸皮,保皇党的攻击恐怕马上就要到,自己要小心谨慎才是,以后皇宫是不能再去了,出入都要带卫士,典韦不能离身。 刘协万万想不到自己以为的对曹操的敲打,会让曹操生出这么大的警惕心,彻底断绝了他最后一点扳倒曹操的机会,甚至失去了和曹操同归于尽的机会。 建安十五年的秋天。 曹操返回许昌后的第一个大朝会。 宦官在上首捧着圣旨尖细的高声道:“袁绍悖逆,僭越称王,丞相率军讨之,袁绍授首,丞相功高难赏,朕不能薄待有功之臣。 赐予丞相九锡,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出入警跸,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封魏公,以魏郡、河内郡、河南郡、陈留郡、济阴郡、山阳郡为魏国。 魏国可自置官吏,拥有一切治权。” 这道圣旨一出,很多人瞠目结舌,实在是没想到曹操的胃口竟然这么大,直接把最肥沃的六郡都划到了魏国中。 要知道这才是魏公国啊! 所有人都知道曹操的洛水之誓是称王,等到建立王国后,他是不是要将兖州以及豫州剩下的土地全部吞并? 那皇帝去哪里? 寄居在魏国中吗? 而且丞相本就是百官之首,曹操还特意再次强调了录尚书事,以及都督内外诸军事。 众人忍不住将目光投向了荀彧,这位先前的大汉尚书令,曹操一步步走到现在不可或缺的功臣。 这二人之间,定然是出现问题了。 荀彧微微闭着眼,如同老僧一般入定,仿佛外界的纷纷扰扰都不能干扰到他,仿佛不知道自己就在刚刚被剥夺了所有的权力。 殿中的声音依旧在回荡,刘协冕琉后面的脸上满是仇恨的望着曹操,在他的眼中曹操就是和李傕郭汜一样的汉贼,是妄图篡夺他刘氏江山的贼人,他恨不得将其手刃之。 但望着殿中那林立的甲士,他的身体肩膀又垮塌了下去,心中只剩下绝望。 建安十五年冬。 血色笼罩了许昌。 大批妄图阴谋反对皇帝的奸人被曹操所破,其中包括国舅以及大量大臣,仅仅身居两千石以上的就有十五位,还有不少列侯牵涉其中。 曹操毫不犹豫挥舞屠刀。 那些被抓获的臣子大声嘶吼着,“曹贼,我等先行,黄泉之下等你!” “曹贼,天日朗朗,你的暴行将会上达天听,我大汉先帝将会看着你,直到你死!” “曹贼,你欺君罔上,实在是大大的奸臣,我恨不能吃你的肉,喝你的血啊!” 一道道泣血之声传来,曹操置若罔闻,等到这些人临死前,他才向刘协汇报道:“陛下,那些妄图刺王杀驾,颠覆社稷的贼人,臣已经全部抓获,马上就会斩首。 陛下放心,臣定然保护陛下安全。” 刘协害怕的哆哆嗦嗦的说道:“丞相,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他们都是朕的忠臣啊,怎么会加害于朕呢?” 曹操闻言眼睛一瞪寒意森森道:“陛下,青天之上能够有两颗太阳吗? 黑与白之间能够不分明吗? 忠臣和奸臣难道能够是一人吗? 若他们是忠臣,难道臣是奸臣吗? 陛下如此污蔑臣,臣伤心欲绝啊。 素王曾经说过,君视臣如土芥,臣则视君如寇仇,难道陛下是要和臣做寇仇吗?” 那几乎实质化的杀气顿时将刘协吓得根本不敢多言,只能不断符合着曹操说道:“丞相说的对,他们就是奸臣,该死,该死!” 曹操满意的转身离开,就这样的刘协,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翻盘的可能。 参与反对曹操的绝大多数官员都被夷灭三族,鲜血染红了整片刑场,不知道多少官员死在这一场政治动乱中,其中就包括从先汉传承下来的留侯家族。 当代留侯被夷灭三族,废除爵位,彻底宣告了爵位终结,不过张氏自然不可能彻底被灭,甚至依旧有族人在曹操麾下做官。 一直关注着曹操的洛燕得知了这些事,忍不住哈哈大笑出声,这就是他要的结果。 政治这种东西,极其复杂! 不是简简单单挥舞屠刀就能够胜利的,如果真的有那么简单,那些王侯将相又怎么会妥协呢? 那些君主又怎么会几乎全部改革失败呢? 表面上看来曹操大获全胜,铲除了大片政敌,但实际上反对他的人,不涨反增,只不过藏的更深。 起码数年之内,曹操都不要想着大规模调动军队征讨,否则就准备后院起火吧。 在建安十六年元月到来前,荀彧在自己的居所自杀,留下了一封绝命信,曹操沉默了许久。 但没有改变任何结局,唯一不同的便是,荀彧只死了自己一个人,曹操不会牵连他的亲族。 在即将进入建安十六年前,皇帝再次下发了圣旨,念及魏公救驾有功,封曹操为魏王,将兖州以及豫州所有郡县都划进魏王国中,只留下许昌中的皇宫作为刘协的地盘居住。 当曹操身着诸侯王服饰缓缓离开许昌后,乘坐着顶级规格的车辇。 望着两侧不断向后的风景,曹操微微感叹道:“今日,洛水之誓结束。” …… 徐州。 当接到曹操称魏王的消息时,刘备已经麻木了,从曹操发下洛水之誓时,他就知道这一天是迟早的事。 然后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诸侯称王,一开始他还痛恨,后来也就不说话了。 到了曹操果然称王时,刘备只是突然说道:“袁绍称王时,天下诸侯群起而攻之。 为什么仅仅过去了短短时间,天下的局势就翻转到这种程度? 天下诸侯唯恐称王比别人晚,目前竟然只有刘表和洛楚未曾称王。” 洛齐感慨道:“主公,天下大势就如同水流,随形而变。 当初袁绍称王,天下无王,于是他被群起而攻之。 之所以会被群起而攻之,是因为有曹操和主公您二人坚决征讨。 可大战之后,主公和曹操都疲敝不堪,不能再妄动刀兵,于是便给了诸侯可乘之机。 其中又有野心家浑水摸鱼,于是就有了今日之事。 如今天下皆称王,不称王者反而要处处受到掣肘。” 洛齐重重咳嗽了两声,他的身形愈发的有些瘦削,躬身下拜道:“主公,如今曹操已经毫不掩饰他篡汉夺位的心思,皇帝软弱,不能保我汉家社稷。 主公汉室宗亲,名满天下,又有强军劲卒,时机已到,当登王位,振作汉业。” 刘备麾下群臣闻言皆躬身而拜,齐齐请刘备登王位。 刘备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也不扭捏接受了群臣的朝拜,因为如今青州还未曾全部光复,不好称齐王。 于是刘备便称楚王,都城安置在徐州。 一经称王,刘备便指斥曹操为祸国之贼,言称要清君侧。 …… 天下诸侯皆称王,王国跨州连郡,这幅景象颇有昔年秦末时,项王分封后的景象,又像是战国时的景象。 如今天下唯有荆州刘表以及江东洛楚还未曾称王。 刘表没有称王的原因很是丢人,因为荆州士族不愿意奉刘表为王。 一旦刘表称王,双方间就有了君臣上下,就彻底绑死在刘表的战车上。 但荆州士族只想自守,根本就不想去拥护刘表称王,然后争霸天下。 刘表在这种困境中,竟然气的直接背部生疮,一病不起。 至于江东未曾称王的原因更简单,刘表一病不起,中原混战虚弱,不趁着这个机会侵夺荆州,岂不是蠢货? 而且江东洛楚不称王,选择培养一个继承人的计划失败,于是江东出现了很传统的体制,即摄政会议! 江东还是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家。 因为刘备在前面使用了楚王国的国号,又因为江东之主洛楚是姬姓,于是江东群臣选择了古老邦周时期的姬姓大国国号——吴! 吴国以摄政会议总摄大政。 以豫章郡公、大都督、国相为首,豫章郡公由洛楚的子孙世袭,大都督和国相则由摄政会议任命,摄政会议中还有十二个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是吴国中央以及地方实权诸侯。 这种体制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所有家族和派系的权力,洛楚的豫章郡公在这种体制下,充当的更像是一个平衡的角色。 这种体制颇有一种临时过度的味道。 如果真的能北伐中原,那自然是功高者为王,为帝,为皇! 谁功高,洛楚以及摄政会议心中都有一把秤! ———— 建安十五年,伴随着《漳水合议》的签订,第二次诸夏大战彻底宣告结束,这场战争彻底毁灭了汉王朝。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