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节
书迷正在阅读:重生90之:我靠彩票逆天改命、沙雕反派,娃综养崽、乖软宝贝穿成炮灰了、贵族男校的路人炮灰突然变美后、禁爱(真骨科)、王妃她只想和离(追妻火葬场)、走出良夜、死去的xp不断复活、【gb】彼得潘的囚笼、可惜神多无情(西幻nph)
张松的表情很是认真。 刘焉则有些半信半疑,对他而言这可是社稷大事,一点点的风险都不愿意去冒。 张松见状直接下猛药道:“大王,这有什么可犹豫的,即便是公子楚真的敢来,短时间不可能攻破益州的防御,您完全来得及布置接下来的事。 若是他真的不来,那岂不是赚大了?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刘焉咬了咬牙说道:“好,子乔,就按照你所说的去做,前往南郡告知公子楚我益州要和西南夷决一死战的消息。 若是吴国敢来,纵然两线对敌,我蜀国亦毫不畏惧。 寡人将亲率大军,征讨西南夷,使南疆安定。” 刘焉率领着蜀国大军出成都,另外派遣使者顺着长江往江陵而去。 收到刘焉消息的那一刻。 洛楚眼中爆发出了极亮的光,几乎在一瞬间,他就知道蜀国里面有高人,轻声笑着问道使者,“不知是谁请使者前来告知此事?” 使者自然是蜀中士族之一,闻言当即挺起胸膛骄傲道:“回吴公,提议者,乃是我益州士族冠冕,张松张子乔,我蜀国国相。” 张松。 洛楚恍然大悟,此人的名字他是听过的,毕竟张氏乃是蜀中大族,张松的哥哥当初就是益州别驾,后来张松又做了益州别驾,张氏在益州地位相当高。 而且张松此人颇有声名,如今看来,果真是名不虚传,仅仅这一计,就可以说是直接打到了洛楚的七寸之上。 洛氏子的道德底线很灵活,但这恰恰意味着洛氏子是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存在的。 这条底线落在才智之人的手中,就如同现在的张松,就能够使出很多的计策来。 但洛楚并没有什么不高兴。 只是微微笑着说道:“还请转告蜀王以及张相一句话,王道不偏安,夏夷不两立,希望蜀王清剿夷人能够得胜,若是借着清剿夷人,而做出一些让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来,可就不要怪本公不客气了。” 他只是微微笑着,却带着森森的寒意。 使者打了个寒蝉连忙离开了这里,吴国群臣听罢对话后,纷纷对视着,他们其实是不赞同放弃进攻益州的。 你刘焉打蛮夷和我们打你有什么冲突? 这叫趁你病要你命。打仗这种东西,还讲什么道义。 等到把你刘焉干掉,区区西南夷而已,难道还能是我吴国的对手吗? 洛楚抬眼望了众人一眼,而后缓缓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若刘焉真的前往征讨西南夷,我军便按兵不动,等蜀中战事结束后再进攻。 本公此意已决,诸卿不必再劝。” 洛楚的声音中满是不容置疑,这是他极少展现的态度。 在吴国的臣民眼中,洛楚是个善于纳谏的人,但如今却如同冰冷的钢铁。 面对这种状态的洛楚,众人自然接受他的命令,如今的吴国终究是洛楚为主。 见到众人皆离开宫中,洛楚微微皱了皱眉头,而后叹了口气。 在如今的吴国中,他算是保守派,而随着吴国逐渐变强,激进派越来越多。 曾经支持自己的吴郡六姓中也有一些二代属于激进派,比如陆氏的陆逊,就发出过要见识见识天下英杰的豪言。 如今自己的威望高,还能够短暂压制一番,以后如果整个吴国都是激进派,那即便是洛楚也改变不了吴国的战略方向。 …… 话说蜀国使者将洛楚的话带回蜀国后,刘焉得知洛楚果然如同张松所预料的一般不再进攻蜀国,当即大喜,朗声笑道:“子乔果然有能啊,若是吴国不出手,此番我蜀国无碍。 这些夷人不在山中苟活,竟然敢集结起来进入我蜀国之中,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该要让他们重新感受一下,曾经的中原天兵的强大了。” 张松有奇谋,不仅仅会理政,在谋略上同样是一把好手,当即说道:“大王,西南山地中多瘴气毒物,若是在那些山中作战,我军极有可能陷入埋伏中,或者生出瘟疫来。 况且那些夷人终日在山间打猎,最是擅长山地作战,灵活至极,我军恐怕不是对手。 臣以为,若是能诱敌深入,使夷人进入平原,那我军定然能轻而易举的克敌制胜。” 刘焉沉吟了一下,觉得张松说的有些道理。 但他思索了一番说道:“子乔,若是放任夷人进入平原,定然会对我蜀国的土地造成伤害,寡人曾经听闻,伤人于敌国中,乃是战争中的上等,如今我军却主动放任夷人入境,是否不妥啊?” 张松听的简直想骂娘,主动布下口袋阵将其放进去和不得不让对方进来,这能一样吗? 不懂就不要多说话。 心中怀着如此多不满的想法,张松略显潦草的脸上却并没有显现出来,反而露出一切尽在掌握的表情安慰道:“大王。 您所说的有道理,但臣以为,只要能大幅歼灭夷人,些许损失是值得的。 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 不放出诱饵,鱼儿又怎么会上钩呢? 大王乃是明主,想必明白这个道理。” 刘焉依旧有些犹豫,张松直接下了狠料,沉声道:“大王,若是大军进入山中与夷人遭到损失,那之后不仅仅是吴国,恐怕就连汉中张鲁都阻挡不住了。 您可要三思啊。” 这话一出,刘焉立刻同意了张松的办法,对蜀国来说,孰轻孰重,他还是分得清的。 张松领命走出大帐外,闻着不知从何处传来的马粪味道,以及厨艺很差的煮饭味道,他心情很是复杂,暗道:“刘焉实在不是英主,他的儿子刘璋,更是不成器,恐怕就连守成都做不到,我这一生本领,难道都要在蜀中蹉跎吗?” 想到这里,张松就有些哀怨,他身怀大志,想要做出一番功业,结果却在此蹉跎,真是让人唏嘘。 张松边走边思索着,“刘氏保有益州的时间恐怕不会长久,该要寻找谁作为未来的主君呢? 吴国吗? 公子楚的确是一个好的主君,但他的儿子不是吴国继承人,这是个大问题,蜀中士族到了吴国中,还能够得到足够高的地位吗? 我进入了吴国中,能够成为决策的人之一吗?” 张松左思右想,不知道该要选谁,如今天下值得投效的人就那么多,实在是不好去找啊。 刘焉还不知道因为自己略有些拉胯的表现,麾下的第一文臣竟然准备抛弃他去投靠别人了。 …… 蜀国和西南夷之间的这一场战争,并不引人注目,甚至在中原诸侯眼中,这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 但对蜀国来说,这却至关重要。 尤其是对刘焉来说,这甚至关乎着他未来的历史评价。 他这一生按部就班的升迁,没有什么过错,也没有什么大的功绩,在史书上会是平平淡淡的一个官员,甚至不一定能够上得了史书,只会在别人的传记中记上一句,提上一嘴。 于是在有了称王的机会时,他毫不犹豫的称王,一个称王的人,一定会被记录在史书上。 但史书上的评价,那就需要自己去争取了。 洛氏记史,很重要事功,其中有内功和外功之分,打蛮夷就是典型的外功,基本上都要大写特写。 如今有这个机会,刘焉当然不会错过。 然后他就病倒了。 突如其来的疫病扫过双方的军队,刘焉想要回军成都,但他感受了一番身体状况,根本就来不及,只能在半睡半醒中,让张松主持接下来的战役。 他则在军中接受医者的治疗,但他本就上了年纪,最终还是没能撑住,在临死前他决定留下一些话,以便日后记录在史书上。 于是将众人集结起来,将心中思索了许久的话,在众人面前讲出。 望着群臣面色各异的神情,刘焉却有些欣喜,甚至就连身体的痛苦都减轻了一些,这些人的反应证明这番话真的很好。 又交待了之后蜀国的继承问题,刘焉便在一个夜间溘然长逝。 ———— 刘焉宗亲贵戚,少有声名,卓然于刘氏间,值灵帝时,闻益州有天子气,遂狡言以放益州,入益以来,臣民咸和,蜀中殷富,颇有兴盛相,焉亦常自乐矣。 诸侯相王,焉亦属之,旁疑之,焉曰:“白马之盟,非刘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吾乃皇亲,为王适宜,岂若乱贼有不轨之心乎?” 遂以蜀为号,建制道寡。 建安中,讨夷染疫,犹不退却,谓益州臣曰:“素王曰:‘王道不偏安,夏夷不两立’,吾命轻如鸿毛,诸夏重于泰山。” 遂薨,蜀中皆服白治丧。——《后汉书·刘焉刘表刘虞袁术公孙瓒列传》 第749章 关中之变! 刘焉突然薨逝对西南格局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刘璋在群臣拥护下继承王位,但蜀国一部分权力暂时落到了张松等人手中,这使许多人都不满,蜀国中顿时暗流涌动起来。 蜀国建国不久,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向心力,想要维持国中平衡,相当考验刘璋的政治手腕。 汉中王张鲁蠢蠢欲动,蜀中局势再次开始震荡起来。 征讨西南夷的进程相当不错,刘璋连下旨意,要撤回军队应对张鲁的进攻。 最终被张松等人硬生生劝住了。 如今撤回军队,所要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张鲁和西南夷了,还有吴国军队,到了那个时候,局势更加不妙,况且张鲁根本不可能攻得进蜀国中,无需担忧。 …… 蜀中震荡时,在蜀中的上位区,即关中之地,同样相当的混乱。 老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关中的核心毋庸置疑就是长安,但只有一个长安,怎么能分给马超和韩遂两个人呢? 马超的实力更强,于是他占据了长安。 马超是个小辈,韩遂自然不服,但他又自诩不是马超的对手,于是纠集了弘农等地的原董卓部将张济张绣等人一同进攻马超。 关中东部浩浩荡荡的到处都是西凉铁骑,自董卓率领着西凉铁骑出凉州,这十几年来,西凉铁骑就是强大的代名词。 至于董卓部将为什么跟着韩遂一起对付马超,自然是因为马超最强但又没有强到不可战胜的地步,合众弱以攻一强,这是刻在所有人骨子中的。 长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