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长门好细腰在线阅读 - 长门好细腰 第417节

长门好细腰 第417节

    书房那一南扇,不知何时被人推开了。

    冯蕴倚窗望出去,看着春日暖阳,心脏不知不觉地颤了一下。

    征客不知期,烽火照故城。

    无言见驿吏,只盼麾下骑。

    这一封迟来的捷报,她等得太久……

    上辈子没有大晋的分裂,北戎部落也没有来犯,这是一场完全不在原有轨道上的战争,冯蕴其实心头从来是悬着的。

    西北地形复杂,再是常胜将军,去了也说不得会遇到什么……

    “娘子,娘子,捷报!捷报来了——”

    小满以为她没有听到,双脚踩在庭院里,飞奔过来。

    冯蕴走出去,面容清淡,“慌什么,以后这种捷报有的是。”

    小满嘻嘻地笑。

    官差过来,将捷报呈上。

    “报王妃知晓,雍怀王大军已过苍岩山,北戎部落在苍岩山设陷偷袭,被大王识破,乘胜追击,把北戎部落联军打得落荒而逃,疯狂往腹地逃窜……”

    冯蕴:“雍怀王呢?”

    官差挠了挠头,龇着牙笑,“宵小犯我,自是要一鼓作气,把他们打回老家。王妃且放心,大王很快就能班师还朝了!”

    冯蕴嗯一声,微笑,“阿楼,带官差下去休息,吃点东西。”

    官差沿途没停,着实是累坏了,见王妃这么客气,又给吃又给钱的,笑得嘴都合不拢,又说了几句安慰的话,这才下去。

    冯蕴心情复杂,久久不能平静。

    北戎控制着允州苍岩山外的大片土地,天高地阔,纵深极长。虽然天气恶劣土地贫瘠,不事生产,但那里地形复杂,大军难找突破。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是强龙和地头蛇的较量,谁占便宜谁吃亏,不好说。

    所以,过了苍岩山,才是真正的挑战。

    第331章 征客知期

    那一天,整个花溪村都欢欣鼓舞,劳累了一天的农人,会特地绕到长门,对里正娘子说几句恭喜的话。

    顺便客气地问一声。

    “大王何时班师还朝啊?”

    村人大多不懂国事,雍怀王在遥远的西北打胜仗,对他们的实际影响也有限。随口这么问,就像问今日的天气,要么为唠嗑,要么为了关心。

    冯蕴应着,笑盈盈的,“快了,快了。”

    随捷报传回来的,有一封裴獗的家书。

    “安渡已春,边塞仍寒。蕴娘体弱畏凉,勿劳苦,起居安泰,平安为宜。”

    字少简洁,如他那个人,少言寡语,不说思念,那铁画银钩的字迹上,甚至看不出多少烽火边塞的艰难,但字迹潦草,已然暴露了写信人的心思。

    在那种地方,粮食补给不到,挨冻受饿是家常便饭。

    他不说。

    将军半生戎马,征程漫漫,马蹄踩过千山万水,早习惯了风餐露宿的日子。

    可再是铁石心肠,也难免有刹那柔软。

    故而,在信的最后,又端端正正地写了几个字。

    “言尽思卿,心中欢喜。”

    村里没什么新鲜事,这事的热度持续了两天,葛义从鸣泉镇回来了,顺便捎回了金志通一行人。

    牛车里满满当当的箱子、桶子,许多人过来围观,金志通也不说话,在冯蕴的眼神里,沉着脸指挥两个仆从往里搬东西。

    冯蕴把葛义叫到里屋,“怎么回事?”

    葛义笑容满面,从怀里捞出一个小包,递到冯蕴的面前,摇了摇,小声道:

    “银子,还有珠宝。娘子快看。”

    鸣泉镇的收益年前已经盘点过了,这才刚开张,断不可能有这么多。

    葛义道:“陈夫人来了鸣泉,偷偷塞给我的。托我好好照顾小公子和小女郎。”

    冯蕴打开包裹一看,果然是一大锭银子,还有两三件珠宝首饰,看着能值不少钱。

    收买人心?

    冯蕴道:“你怎么想的?”

    葛义连忙摇头:“小人在长门有吃有住的,用不着这些,但陈夫人有心,小人觉得拿着也无妨,正好长门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这行事风格完全是跟冯蕴学的。

    “再说了,原本娘子也不会真的弱待了小公子和小女郎,拿钱不亏心。”

    冯蕴瞥了一眼,“你倒是机灵。”

    她将布包塞回到葛义的手上,“拿着吧。”

    葛广当即变了脸色,觉得这东西烫手似的,“娘子要是觉得不妥,小人等下便还给金总管,让他带还给陈夫人。”

    “傻啊,你给他,还不是被他没下了。”冯蕴看着葛广道:“你和你哥两个也到岁数了,指不定哪天有合适的姻缘,就得成个家,需用钱,这是你靠本事赚的,自己拿着。”

    这叫什么靠本事啊?

    葛义面红耳赤,硬是塞到冯蕴手上,急得脸都红了。

    “我们哥俩爹娘早过世了,没家没业的,长门就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往后的姻缘还得靠娘子帮衬,这钱我不能要,娘子要是不收,我便还回去……”

    拉拉扯扯不好看,冯蕴看他坚持,便笑着收了下来。

    又出门清点了一下金志通收来的束修,有布帛粮食也有银钱,她让邢大郎过来点数,记到村学的账上,那锱铢必较的样子,看得金志通牙都快咬碎了。

    “十二娘,这可是府君和夫人凑了好久才凑够的,往后小公子和小女郎在贵府,还望你多多担待……”

    冯蕴:“放心放心。我这人最讲规矩。小满,从即日起,冯小郎不必再跟仆役同食。”

    什么?跟仆役同食?

    金志通眼前一黑,差点昏过去。

    这要怎么禀报府君和夫人?

    还不得把人怄死啊?

    好狠的冯十二。

    冯蕴面不改色地点清了钱物,叫小满送客。

    小满低头应一声,金志通却不动,一双眼睛瞪得溜圆,恨恨的,看着冯蕴不转眼。

    冯蕴笑道:“怎么,金总管要留下来吃饭吗?正好,我家大王在西北打了胜仗,明儿村里要排流水席,金总管要是不嫌弃,便留下来同乐同乐?”

    这是炫耀还是威胁?

    金志通甩袖离去,临行,恶狠狠瞪了小满一眼。

    -

    收到捷报的第三天,庄子里摆了流水席。

    青黄不接的当下,土地上荒凉一片,作物全冻死了,粮食是稀罕物,里正娘子这流水席一摆,整个村子都来了。

    人多,席面只是最简单的五大碗。油烧豆腐,上面一层肉,下面是炖豆腐,肉包子,炒粉条,还有一碗熏香浓郁的鸡汤,虽说汤碗里瞧不到几片鸡肉,可那是实实在在的鸡汤啊,盛一碗喝着,从嘴里暖到胃里,好多人家过大年,也不过如此了。

    这是长门第一次正儿八经摆席。

    整个庄子的桌子拿出来都不够用的,于是,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的桌子凳子搬过来,锅碗瓢盆,有用得着的,说一声,转头就有人拿来。

    众人都说,这是里正娘子为征战在外的丈夫讨的吉庆……

    因此,没有人空着手来,哪怕是从鸡窝里摸出两个鸡蛋,也要挂上红纸,拿到冯蕴面前说上几句喜庆话。

    冯蕴早交代了下人,不收礼,可备不住大家热情,你来我往的推拒几回,很是客气一番,才坐下吃席。

    冬天让大雪积压了那么久的情绪,大家伙难得放松一回。

    坐在太阳底下,吃饭说话,好生热闹。

    冯蕴当然不是白请客,饭后,当着大家的面,再次重申了花溪村的规矩,接着便说农具坊、成衣坊和山上开矿的事。

    “村里作坊开起来,肯定会耽误农时。所以,大家要想好,只能去一处。农具坊和矿山都是体力活,原则上只招男子。”

    “有属意的青壮,饭后到邢大郎那里记个名字。”

    “须得和家里商量着来,尤其是矿山,能赚钱,风险也高,勉强不来。”

    有钱赚的事,优先着村里人。

    大家都对冯蕴感激涕零,可听说有风险,就又都犹豫了。

    谁家的亲戚听谁的亲戚说了谁的亲戚,曾经死在矿井里的说法,多了起来,竟没几个人找邢州记名……

    -

    捷报几乎在同一时间传到了西京。

    新朝廷振奋不已,民间市井也喜气洋洋。

    朝中很多人并没有冯蕴的忧虑,习惯了裴大将军打胜仗,胜就变成了一种常态,理所当然。

    对新朝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样一场胜仗更重要了。

    替大晋挡住来犯之敌,那便是对西京朝廷的正统说,最有力的佐证。

    李宗训那个“先帝遗诏”,究竟是从哪张书案上伪造出来的,谁说得清楚?

    西京朝廷欢庆胜利,邺城朝廷则是在“招兵买马”,疯狂敛财。

    新登基的淳德小皇帝全然就是一个摆设,临朝太后李桑若依然是傀儡,成天醉生梦死,在酒肉男色中,麻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