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节
书迷正在阅读:被迷恋的劣质品[快穿]、穿书后在恋综装乖自救、主角受的两个攻跑了、虫族之家养小废物是雄虫、科举逆袭之改写反派夫郎结局、和男友大哥一起穿到五年后、浮生若梦般的依恋、饕餮盛宴、水云(Np)、西幻:死亡回溯,就让神明来解决我
这笔银子在村里可不是一笔小数,秦大头若不是打算着等到二老离世之后搬去城里住,早就请人整修院子了。 秦儒生读过几天书,家里在村里算是富户,这里最穷的是虎子,但也不至于买不起东西。 顾秋实的提议得到了二人的响应,三人往菜场去,在摊上吃了一碗汤面,有了几分精神后,又分开去买了东西。 值得一提的是,秦大头从城里回来时还带来了不少料子。顾秋实只需要买点吃的就行,三人汇合时,买的东西都差不多。 村里离镇上不远,走路大概两刻钟。 回去的路上,三人默契地没有提杜家发生的那些不愉快的事。两个已经成亲了的人害怕这件事情传回家里跟妻子吵架,那个没成亲的更怕影响自己名声以后不好说亲。 顾秋实进了院子,一眼看到了地上泥猴儿一样的龙凤胎,俩孩子才一岁半,刚刚会走,经常摔跤。 而两人的哥哥也才两岁半,这会儿坐在旁边,手里啃着一块点心。看见顾秋实进门,他特别高兴:“爹!” 字正腔圆,顾秋实乐了:“想吃肉么?” 大宝眼睛一亮:“要!” 正说着话,孙淑兰从屋中出来,看到三个孩子都变得脏兮兮,颇有些无奈:“躺床上的时候还是干净的。大宝,都说让你盯着弟弟妹妹,别让他们在地上爬了。” 村里的孩子,都是大的看小的。才大一岁而已,好像就必须要懂事,必须要照顾弟弟妹妹。顾秋实摇摇头,将手里的东西放下,然后去屋中找了孩子的小衣出来给他们换。 三个孩子的衣裳都满是泥土,顾秋实将衣裳放进盆里,准备端到河边去洗。孙淑兰急忙上前阻止,还没说两句,门被推开,秦老太进来了。 老人家觉少,天不亮就起,老两口闲着无聊,还去地里拔草了。这会儿是掐着点回来吃早饭,进门看到孙子,秦老太挺欢喜:“昨天怎么没回?是喝太多酒了吗?” 顾秋实叹气:“喝多了点。奶,我想去就回不来了,昨晚上喝太多,都不知道怎么被拖进屋子里的,等我醒过来的时候,房子都着了。好在我被烟熏醒,又叫醒了虎子和生子,这才捡回了一条小命。” 他说得轻描淡写,秦老太却变了脸色:“着火了居然没人知道?这火是怎么着的?” “不知道啊。”顾秋实一脸无辜,“我们三人都喝多了,睁眼就是大火。” “早知道我昨天就不让你去了。”秦老太一拍大腿,“没事吧?可有被熏着?” 她实在是不放心,催促道:“你再说几句话,让我听听你的嗓子。” “没事。”顾秋实解释,“当时我抠了一团棉花,用桌子上的茶水打湿捂在嘴上了,就是吓了一跳。” “以后还是不要在别人家住了,尤其是在陌生的屋子,这大半夜的,门朝哪儿开都不知道。”秦老太满心后怕,“还有,你也太实诚了,人家喝酒,你悄悄兑水呀,真喝得烂醉如泥,容易出事。你不为自己也为这三个孩子想想呀,他们还这么小,万一你……” 她伸手打嘴:“呸呸呸,没有万一。” 秦老头在外头换掉脚上满是泥土的鞋子,将祖孙二人的对话听入耳中,道:“大头,村里这些陋习特别烦人,回头你带着妻儿去城里住吧。那铺子长期租给别人,必须要有人在边上看着。要不然,日子久了,人家就把父子当成自己的了。” “那不成。”顾秋实一口回绝,“你们养我小,我就得养你们老。要么你们跟我一起走,要么,我们就一起住在乡下。” 秦老头进门来,将院子门关上:“村里的老人家都是跟长子住,当年你爹跑了,咱们家才分成了现在这样。你带着妻儿走,回头我去跟你大伯。” “不行。”顾秋实一口回绝。秦大头在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时,兴奋得几晚上没睡着,一会儿想着带着全家搬到城里去住,一会儿又想着把那些银子好好攒着给几个孩子读书,即便姑娘家,也最好有一份手艺傍身。 但是,得知老两口不愿意进城时,他像是兜头被人泼了一盆凉水,瞬间就想了许多……老两口另外还有两个儿子呢,也不是非他不可。 他设想过将两个老人家丢给大伯和三叔,但细想过后还是放弃了。大伯秦山生了三子一女,全部都已经成亲,三个堂哥生下来的孩子足有七个,一大家子人挤着住,老两口即便住在这边院子里不用跟人挤,但端了谁家的碗,都肯定要帮着干活。 三叔秦河,虽然只有一子一女,儿媳妇刚进门还没有孙子,女儿刚嫁,家里满打满算只有四人,但秦河妻子娘家得势……人家一开始想的是招赘婿上门,秦河死活不愿意,这才把人家的闺女娶了来。 这些年来,秦河岳父岳母没少过来住。 在这样的情形下,老两口是不适合跟着秦河住的。 秦大头即便是得了一场富贵,也并没有泯灭了良心。老人家为了他考虑,为他付出了近十年,他做不到不管不顾抛下他们远走。 秦老太顿时乐了,他们愿意放身子去过富贵日子,但孙子能为二人考虑,她还是很欣慰的:“放心,我们是长辈,难道你大伯还敢亏待了我们不成?” “反正不行。”顾秋实心知,碍于孝道,加上老两口名下的那一份田地,秦山夫妻俩不会刻意虐待二老,但一家子孩子那么多,鸡蛋煮上二十个都不一定够吃。老两口不可能跟孩子抢吃的,只能让着。 同理,其他的东西也一样,老俩口让着让着,吃亏的是自己。 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能活几天?辛苦了一辈子,凭什么老了还得让? 第490章 穷人乍富 三 老两口特别欣慰于孙子的贴心, 但他们说这那话也是真心的。 “大头,城里的铺子和宅子按理来说不属于你,如今是人家送给你的。”秦老头用自己积攒了一辈子的经验跟孙子分析, “这不管什么东西,叼到自己窝里才属于你。我不是说城里你那个妹妹不好,她要是不好,也不会把这么多东西送给你。但你怎么又能确定她只有你这一个哥哥?万一她娘还有个远房亲戚什么的, 这东西最后能不能落到你手里就不好说了。” 秦大头又不傻,顾秋实笑道:“东西已经放到了我的名下,白纸黑字, 衙门里还有存档, 除非我自己愿意,否则是改不了的。” 听了这话,老两口总算是放下心来。 “那你也应该早点去城里。”秦老头催促, “如果你是自己愿意住在村里,我们没有话说, 但你要是为了我们这两把老骨头, 那真的完全没必要。我们还有另外两个儿子, 他们不敢不管我。” 这话有几分道理,但是,人心易变呀!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身为家里的长辈,对待晚辈时肯定都多多少少有些偏心。秦大头自小没有娘,很快没了爹,老两口是不得不护着。 而老两口的这份维护落在另外两个儿子的眼中, 那就是活脱脱的偏心。 在他们的眼里,老两口年轻能干的时候护着孙子, 让秦二在城里打拼,如今秦二赚了大把银子让儿子去过富贵日子,两口这时候干不动了,又需要他们来照顾。 人心很难平。 还有就是秦大头顾虑的那样,老两口不可能跟家里的晚辈抢东西,凡事都得让,肯定要受委屈。 再说,秦大头如今有大把银子,能够好吃好喝的供着二老,他舍不得放他们跟着另外的儿子吃糠咽菜。 “这件事情不要再说了,还是那话,要么我们一起搬……” 话还没有说完,有敲门声传来。 孙淑兰起身去开门。说曹操,曹操到,才说起秦山和秦河,两人就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他们的妻子和家中儿子。 原先兄弟三人分家时,家里没有多少银子,秦二还不在,分的就是本身的院子,三合院老大秦山占了正房,老两口带着秦大头住了右边,秦河住在左边。 不过,每家都想要有自己独立的小院,秦河和老两口干脆堵了自家的前门,从后门开门,还重新修建了院墙。如此,三家的房子虽然还靠在一起,但房子的朝向一改,各自有了自己的院落,看着还挺规整。 其实当年这家没分好,秦河孩子不多,秦大头家中人口更少,但他们都各自重新圈了院落,可以修更多的房子。而老大秦山院子里的左右两边都是自家兄弟的正房,院子大小也被固定住,后面又是村里小道,再往里就是别人家的院落了。等于他前后左右,都被别人家堵死。 想改也改不了。 偏偏他孩子多,孙子更多,真的是屁大点的地方全都是人。 不过,长子住正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用城里那些大户人家的话说,住了正房,算是嫡支,其他的兄弟慢慢就变成了旁支了。 顾秋实身为晚辈,先喊了人。 孙淑兰见状,又从厨房里搬来了茶水,还取了点心和瓜子。 兄弟之间偶有龃龉,有时候会冷战几天,但对外还是齐心的。 兄弟俩对待秦大头这个侄子没有多疼爱,偶尔也会欺负一下,却绝对不允许旁人对秦大头动手。 秦山的大儿子立春好奇问:“大头,昨天晚上你没回来是吗?” “喝太多了,没回天亮的时候回的,昨晚上险些吓死了,我们住的房子都着了。”顾秋实张口就来,“我们三人都喝醉了,都不知道火是怎么烧起来的。杜家不讲道理,还想让我们赔。” 秦立春惊讶:“有这种事?你们只是客人呀,他们怎么张得了口的?” “那杜家本就不讲理。”大伯母田氏接了一句,“也就是林家才看得上。” 今天兄弟两人一起登门是有事情要商量,可不是来扯闲篇的。秦河接话:“大头,出门在外,你得多留一个心,别让人给算计了去。搞不好就是杜家人看到你手头有银子,故意烧了一把火想要讹诈。” 说起银子,秦河心里的酸水一股一股往外冒。谁能想到不管儿子死活的二哥居然还能有这样一场运道? 这纯粹是老天爷喂饭吃,还把饭都喂到嘴里了。 秦山深以为然:“对,你如今虽然行事低调,但你捏着银子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人心隔肚皮,与人来往之间,你还是要有分寸,别被人给骗了去。” 真的,他好想替侄子保管那些银子。 当然了,这只是想一想而已。老两口绝对不会任由他无作非为,再说侄子大了,已经有妻有子,他这个做大伯的想要当侄子的家,有点儿说不过去。 此时的秦山特别后悔当年答应了分家,如果还是一家人,这些东西就只能落到老两口的手里……不说大房和三房能得多少好处,怎么也要比现在一点沾不上要好得多。 大家同处一屋檐下,那可以说侄子是他和三弟照顾着长大的。既然帮弟弟照顾了儿子,拿弟弟给的好处也理所应当。 可惜,爹娘早早就分家了。 他是真心实意地担忧侄子被人骗……那银子真要是被坏人骗走,还不如给他呢。 秦河见哥哥在发呆,悄悄掐了一把。 秦山吃痛,回过神来:“大头,今天我们来呢,是有点事情要跟你商量。” 老两口早在看到儿孙进门时,心里就已经戒备起来。听到秦山这么说,秦老头率先道:“要是想借银子,趁早别开口。你家要是真的揭不开锅,不用你开口我也会让大头借些粮食给你。” “不是。”秦山虽然否认,却还是有些心虚,因为他感觉自己要提的事情比借银子还过分。但为了儿孙,他豁出去了。 “是这样,当年你们二老带着大头单独住,说是谁养老就分那一份地,如今大头日子好过,又即将搬去城里。我和三弟商量过了,以后你们二老就在我们两家轮流住,或者,三弟那边宽敞一点,你们就住那边,我每个月送粮食,也会让孩子他娘过去帮你们洗涮。” 顾秋实出声:“我没有要搬走,之前我就说过了的。除非爷爷奶奶跟我一起走。” 兄弟俩也早就听到过侄子说过类似的话,秦山有些急:“大头,爹娘是养了你一场,但他们是我的爹娘呀!都说养儿防老,没有老人不靠儿子,反而靠孙子的道理。真传出去,外人会戳我们脊梁骨。” 话说到这个份上,老两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二人分明就是冲着他们名下的田地来的。 也罢,反正孙子以后要搬去城里住,他们名下的那两三亩地在庄稼人眼中是命根子,但对如今的孙子而言,反而是负担。 至于地本身值多少银子,老两口没有算过。这祖宗留下来的地是绝对不能卖的。 “这样,那地分成三份,你们一家一份。”秦老头很快就打定主意,“我们这两年身子骨是大不如前,地就不种了,你们分好后,每家每个月送十斤粮食一斤肉,每年一套衣衫,就这样。” 然后,他看向顾秋实,“我们也不跟你住,省得你大伯他们说老人家不公平。” 说到底,二老如此,还是在为孙子考虑。 他们单独住着,秦大头不用担忧他们在两家受委屈,随时可以搬去城里。若是在城里住不下去,老两口守着家呢,想回就能回。 而对于大房和三房来说也有好处,至少原先这自己摸不着的地,他们分到了一份。当然了,拿了好处就得付出,以后得按时将东西送上,老两口病了,该出钱要出钱,该出力得出力。 既然老人家已经决定了,顾秋实也没有反驳,如今是他院子最宽敞,老两口也没有要搬走的意思,也就是说,送走了这两家人,他们还是一锅吃饭,不同的就是分走了一些地。 对于如今的秦大头而言,那点儿地着实算不得什么。 一家子有商有量,兄弟俩满意而归。 孙淑兰没有不满,她更希望跟二老住……三个泥猴子,凭她一个人哪里忙得过来? 不需要老人家帮着洗涮,只需要帮忙看着,她也能安心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