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炮灰男配的人生(快穿)在线阅读 - 第650节

第650节

    要说他们不知道真相,那绝对是假话。不过是不舍得对魏启民太过苛刻,拿谭二这个下人出气罢了。

    魏二爷直到被押在公堂上,还有些反应不过来。如今的这位父母官是朝廷派过来过渡……说白了就是之前立过功,只是年纪太轻,不适合升得太快,到这城里是为了熬资历,熬上几年,回去后就能升官。

    当地的大户最喜欢这种官员,在知道官员的来历之后,大家相安无事。反正互相尊着敬着,谁也别欺负谁。

    大人确实不愿意多管闲事,但人命关天,且人证物证都在,大人再不管,这就不合适了。

    顾秋实自己也做过官员,想要给一个人定罪,需要些什么人证物证他最清楚。

    所以,当魏二爷跪在公堂上时,根本不用他亲口认罪,凭那些人证物证就能定下他的罪名。

    顾秋实想过了,谭二被父亲卖给中人,后来落到魏府吃了不少苦这件事情,想要从律法上为他讨公道很难。

    当今以孝治天下,为人父者,可以随意处置自己的子女。

    谭二是被父亲卖掉,然后又被魏府买走,从规矩上算,一点错都没有。

    虽说谭利民和蒋氏私底下苟且之事闹上公堂二人可能会被定罪。但这只是受点苦,并不会要了他们的命。所以,顾秋实放弃了将这二人的丑事告上公堂。

    当然了,两人私底下苟且的事情已经传得人尽皆知,也就是这二人脸皮格外厚,才会继续招摇过市,换了脸皮薄点的……脸皮薄的人也干不出这么不要脸的事。

    魏二爷做梦也没想到,他居然要给蒋氏偿命。

    魏家主舍不得儿子,私底下找到大人想要求情。

    事实上,这案子当着满城人的面当众审问,又人证物证俱全,几乎没有翻案的可能。魏家主知道希望不大,于是找到了顾秋实。

    “倒是我小瞧了你。”

    顾秋实笑了笑:“老爷这话从何说起?”他细细打量了一番,“魏老爷,你这脸色不太对呀,年底泛青,手指甲也泛青,像是中了毒。”

    魏家主不信这话,心里却一惊。

    他最近时常感觉疲惫,还失眠多梦,经常被噩梦惊醒,身体是越来越差。原本是打算将家里的生意交给二儿子,都交付了一半了,结果二儿子出了事。说实话,魏家主心里并不如表面上这么淡定,他这几年尽心尽力扶持二儿子,对其他孩子便有些疏忽。

    如今老二出了事,他一时间还真的找不出合适的少东家。

    魏家主身上的毒是大房下的。

    顾秋实是无意之中发现,不过听之任之,没有阻止而已。

    有人动手,也省得他多费心神。

    为家主为了儿子的事情殚精竭力,本就生病了他,当天夜里吐了血,此后就倒下了。

    没有人在面对金山银山时不动心,魏家几房斗得跟乌眼鸡似的,原本大房接手家业顺理成章,可惜大房势弱,行事又冲动没脑子,被其他几房抓住了把柄,最后,魏府家业由兄弟几人平分。

    魏府这个庞然大物被一分为四,在其中陈府还出面分了一杯羹,前后闹了大半年,等到事情尘埃落定时,首富之位,早已换了人做。

    顾秋实在这半年之中将生意越做越大,魏府分崩离析之际,他及时出手,也得了不少好处。

    如今的谭二,在城里算不上豪富,但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而在这期间,魏姝儿自尽,她受不了自己不人不鬼的模样,受不了旁人的嫌弃……自己寻了死。

    而城墙根底下,多了一个十三岁不到的乞丐,瘸着两条腿,浑身狼狈不堪,脑子都有些不清楚了。

    魏启华生来富贵,接受不了这种落差被逼疯,本也在情理之中。

    *

    谭大海成了亲,夫妻俩都特别勤快,他那个媳妇很精明能干,有些不太喜欢谭母插手太多。

    谭母有些伤心,又有些欣慰。儿媳妇能干,夫妻两人的日子能过起来,她也能少操心。累了这么多年,她想歇一会儿,于是,收拾了行李搬到了顾秋实的院子里住。

    顾秋实已经在准备其他的宅子,文玉宜有了身孕,谭母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守着儿媳妇的肚子。

    婆媳之间的许多矛盾都是因为银子和家里的杂事而起,顾秋实每个月给两人都发工钱,还请了两个大娘在家里做事,如此,婆媳之间没有互相看不顺眼,两人都不想让顾秋实为难,平日里互相客气着。

    三冬最近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似乎有谈婚论嫁的意思,谭母和那个年轻人见过两次,她对这婚事还挺赞同。

    那年轻人家中有兄弟三人,他是家中老幺,早已跟家里商量了澄清以后会搬到三冬的院子里住。那边有点不太愿意,但还是答应了下来。

    幺妹帮着谭大海干活,每月拿着工钱,夫妻俩很喜欢她……谭大海的媳妇不好意思使唤婆婆,但使唤拿了工钱的小姑子,就没有这个顾虑了。谭母三天两头也会回去一趟。

    随着文玉宜肚子越来越大,日子也越过越和睦。

    这一日,顾秋实去了新宅查看进度,顺便还带上了文玉宜。

    这新院子要怎么修,全随夫妻俩心意,顾秋实特意让文玉宜去瞧,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能提出来。

    夫妻俩看完了院子,心情都不错,回到自家铺子之外,小伙计飞快迎了上来:“东家,文家来人了,说是有事情与您商量,在里面等了有半个时辰了。”

    文玉宜脸色不太好。

    她成亲之后就当自己没有了娘家,回门的规矩省了,逢年过节也再没有回去过。

    文家那边有来找过她几次,被拒之门外后,现在也没有登门。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有三个月,文玉宜以为他们不会再出现,谁知道又冒了出来。

    这些人只要出现在她面前,就会让她想起曾经受到的那些苦,让她想起那时的身不由己。再看魏二爷已经被判了秋后问斩……如果一切顺利,她如今哪里还有命在?

    大多数时候,旁人不会在乎一个女子的命运如何,就比如那个芬芳,之前那么风光,随着魏启民身世暴露,她很快消失在了魏府。听说是嫁了人,后来又听说,她嫁的那个男人不太好,她想要逃,却谁能逃掉,被抓回来之后打断了一条腿。

    这件事情闹得很大,芬芳得已回了娘家。可瘸着一条腿的她,根本就嫁不到什么好人家。再加上她名声已毁,身为有夫之妇却拿了富贵公子的银子暗地里伺候人家……这种女人,谁敢娶?

    芬芳最后被送到了郊外的庵堂之中,这庵堂不富裕,还种了地养了猪,芬芳拖着一条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想要歇下都不能。

    虽然芬芳落到如今地步固然是她自作自受,但也和她从魏府出来有关。文玉宜即便是能从魏府全身而退,多半也寻不到什么好人家了。

    大伯根本就不疼她,压根不会在乎她在婆家的日子。

    “你又来做什么?”

    文大伯看到侄女,立即起身:“玉宜,我想请你帮个忙。”

    “我帮不上你的忙。”文玉宜也不问缘由,直接一口回绝,“你请回吧。不然,我会让夫君为难你们一家。”

    文大伯:“……”

    “死丫头,我养你一场……”

    顾秋实打断他:“玉宜父亲应该有一份房子,就因为他早早去了,所有的东西都归了你。玉宜从来没想过要回来分,但是你们好像不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既然如此,那分家吧!”

    文大伯惊了:“她一个姑娘家,嫁得又好,要什么房子?”

    顾秋实打断他:“她确实可以住婆家的房子,但是,谁会嫌房子多呢?住不下,还可以卖啊。”

    文大伯哑然:“我养她一场,那些算是谢礼。”

    “既然你拿到了谢礼,又来为难她做什么?”顾秋实语气严肃,“如果你再来找我们的麻烦,我不会放过你。”

    其实,文大伯一家子都在干活,勤快的人一般不会缺银子花。他之所以求上门来,是因为他的小儿子……才十五岁的人,居然欺负了一个姑娘。

    人家那边放的话,如果不给五十两银子,就要让文大伯一家付出代价。

    文大伯总共的积蓄也就这么多,这银子要是给出去,一家子人心就要散了。所以他才把主意打到了侄女身上。

    当他发现从侄女这里得不到半分好处,反而还会给自己惹麻烦时,只能掏了继续填这个窟窿。

    因为这件事,文家兄弟几人分了家。

    大儿子认为,父亲家所有的积蓄都给了弟弟,以后二老也该有弟弟养老。但当下是长子养老啊,小儿子说什么也不管双亲。

    亲兄弟之间弄得跟仇人似的,从一个屋檐下住,炮仗似的天天都在吵,让周围的人看了不少笑话。

    文玉宜再也没有回去过。

    三冬嫁给了那个姓李的年轻人,夫妻俩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李山跟着顾秋实做生意,赚得不多,但足以让三冬日子优渥。

    幺妹的婚事起了一些波折,有个年轻人看中了她身后的顾秋实,故意靠近,处处讨好。幺妹动了心,谭母看出来那个年轻人心术不正,说什么也不答应这门婚事。

    当时幺妹很不高兴,不过还是没有忤逆母亲,拒绝了那男人的求亲,一直到十九岁那一年,才重新定了婚事。

    彼时顾秋实已经是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他要求两个妹夫对妹妹一心一意,不管两个妹夫心里怎么想,是不是愿意真心对待妻子,都得对妻子一心一意。

    第633章 犯人的儿子 一

    谭二浑身都是伤, 唇角还有黑血,看着特别凄惨,他自己像是感觉不到, 笑着道:“我最讨厌的人就是魏启民。他不好,我就满意。”

    顿了顿,他又道:“我特别想要回家,但我心里也清楚, 我和家里人不可能恢复到以前的亲密无间。像你这样就刚刚好。”

    顾秋实给了谭家人一些帮助,比如那张卤肉方子,谭大海靠着这个娶妻生子, 生意越做越好。没有多富, 但绝对能做到衣食无忧。

    三冬有自己的地方住,成亲后跟着顾秋实做生意,夫妻俩赚得不少, 日子也好过。

    幺妹找的那个男人不太老实,顾秋实私底下警告过几次, 那男人不敢不对三妹好。

    至于谭母, 爱住哪儿住哪儿。她愿意守着小儿子, 想住多久都行,什么时候想回谭大海那边了,收拾行李就可以走。

    “多谢你。”

    谭二含笑渐渐消散, 他对于妻子人选不怎么重视。像他那样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感情于她而言不是什么要紧事,有当然最好,没有也不强求。

    *

    顾秋实睁开眼睛时, 周围一片黑暗,他头的左上方有一扇窗户泛着微光, 听着周围的鸡叫声,这会儿应该是快天亮的时辰。

    他身下的被子有点硬,盖的是衣衫,周身一阵阵发冷。

    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季节,冷成这样,应该盖床被子才行。顾秋实正准备接收记忆,忽然听到外头有人扯着嗓子喊。

    “老大,快点起来干活。”

    顾秋实没有应声,外面的人嗓门越来越大。于是他便也知道了,这喊的“老大”,应该是在叫他。

    “起了!”

    随着这一声话落,外面再次安静下来。顾秋实半靠在床头闭上了眼睛。

    原身冯铁柱,出身在扬州府外的一个小村子。

    这村子去城里坐马车需要半日,说远也不是很远。遇上农闲,村里有不少人都会去城里干活。

    此处文风鼎盛,不少人家都会送孩子读书,但凡孩子有天分,那都会咬牙继续供。不过,会读书的人到底是少数,大部分的人都是读了几年书后不得不认命回家,或是种地,或是找一份活计,也或者是学一份手艺。

    洛水村距离扬州府不远,而扬州是云国的鱼米之乡,此处繁华,哪怕是家中没有地的普通百姓,只要勤快一些,都不会饿肚子。

    洛水村的人,几乎每家都有十亩以上的田地。

    冯铁柱的爹三代单传,到了他这里,有三十多亩水田,全部都是能种上等米的甲等水田,每年的出产不少,反正,一家子吃穿是绝对花不完的。

    冯父成亲后,生了冯铁柱这一个儿子,值得一提的是,冯母何氏生孩子时难产,当时很是凶险,生完孩子躺了半年才下地。

    后来花了两三年补养,才总算是将身子养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