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你在学校不要委屈自己,这些你拿着,想吃什么就买。” “我不要。”李荞推了回去,“我有一百。” 镇中学奖励的那四百元,李荞都给了奶奶,奶奶将四张整一百收好,又从旧布袋里拿出一百元的零钱塞到李荞手上。 “这是你应得的。”奶奶摸了摸李荞的头。 这一次,奶奶依旧是强硬地将钱塞到李荞手上。 “奶奶要走了,你照顾好自己。” 李荞强忍着抽噎,看着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过人行道,站在路对面向她招手。 十月份,柿子成熟的季节,奶奶不放心李荞,提着一篮子新做的柿饼,走了一小时的山路,又坐了一小时的车来到县一中。 奶奶做的柿饼,口感绵软,清甜不腻。 奶奶拎着篮子,热情地邀请李荞的室友们尝一口。 室友们看着那柿饼,俱是一默,她们对柿饼的印象还停留在守岁时那略显黏腻的柿饼。可看见老人期待的眼神,她们又不忍拒绝。 要不吃一块? 李荞的室友们伸出手,从篮子里拿出一块柿饼。只一口,她们的眼神瞬间亮起。 “这柿饼好好吃!” 见室友们连声称赞,李荞骄傲地抬起头。 “这可是我奶奶三捏三晒,等了一二十天才做成功的纯手工柿饼哦。” 那柿饼的味道陪伴着李荞从幼年到成年,她的每一分学费里都有柿饼的味道。 “奶奶,等我毕业工作,你就不用再辛苦卖柿饼了。” “好,奶奶等你。”奶奶看着夏荞,笑靥如花。 李荞工作的第一年,又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她坐在电脑面前,忽然就恍了神。 她想起了柿饼。 她想奶奶了。 第二日晚上,李荞突然收到了一通电话。看着手机上“王奶奶”三个字,李荞的心脏猛地一跳。 自从她有手机后,特意要了邻居家的电话,方便了解奶奶的动向。 王奶奶这个时候打电话,是发生了什么急事吗? “李荞,你奶奶去世了。” 李荞简直不敢相信她的耳朵,如同遭到当头一棒,瞳孔涣散,双眼无神。 “昨天下午,我还看见你奶奶在摘柿子,谁能想到……”王奶奶忍不住抹了一把泪,“今天下午我去找你奶奶,就看见她躺在灶屋的门口,已经没气儿了……” 李荞僵硬着身子,蹲在地上,身体蜷缩在一起。她大口地喘息着,胃里一阵痉挛。 呕! 今日吃的未消化的面,昨日吃的消化了一半的米饭,混着胃酸一起被吐到地板上。 一颗米粒卡在嗓子眼,任李荞如何作呕也吐不出来。 她看着那张黑黄的脸上,布满岁月的年轮,每一个年轮里,都满载着对她无微不至的体贴与关怀。 她在这样的关怀里长大,来不及回报,那人却已远去。 檐下还放着一筐柿子,李荞将那筐柿子抱到了租房,她尝试做柿饼,可是她做的不好吃,更不是记忆里的味道。 她在无数个直播间、无数个评论下买过无数个纯手工的柿饼,可每一个都不是记忆里的味道。 夏蔓看着李荞拿起那块柿饼,眼含笑意。 “这可是我和谢自然三捏三晒,等了一二十天才做成功的柿饼哦。” 夏蔓的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自知的满意与骄傲。 李荞听见她的话,神情一愣。 在十几年前,她似乎也说过相似的话,语气中带着如出一辙的骄傲。 李荞看着手里的柿饼,她试探性地咬上一口。 口感绵软,清甜不腻。 似乎是和记忆里一模一样的味道,可有些感觉却早已离去。 她忽然感觉喉咙有些发痒,胃里一阵翻滚,顿时泪如雨下。 一颗米粒从嗓子眼里滚出,消失在空气里。 李荞抹了抹眼泪。 “谢谢你。” 她终于认清了一切。 她要找的从来都不是熟悉的柿饼的味道,她只是想再见到那个人,可悲伤过后,人总要继续启航。 她叫李荞,荞麦的荞,风吹不折,雨打不倒,也是奶奶永远的小荞。 李荞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烧土豆,神情一怔。 “为什么不辣?” 第35章 草药书和射箭 夏蔓和谢自然又获得了一次兑换材料的机会,夏蔓想兑换一批关于中药的书。 一直以来,她都在担心谢自然的安危。人类的身板很脆,只有一次生命,病了痛了,都得吃药,但是她不通药理,现在也只能摸索着来。 “我们换一批中草药书,怎么样?”夏蔓问及谢自然的意见。 谢自然想起那次夏蔓被高热热死的场面,抿了抿唇。 “好。” 客厅的桌面上出现一沓书籍,夏蔓翻了翻。 《中医基础》《伤寒论》《黄帝内经》…… 看起来都很中药,里面的每一个字她都认识,又好像都不认识。 夏蔓忍不住头疼地揉了揉了太阳穴。 还是晚上再看吧。 客厅有很多储物柜和架子,夏蔓收拾出一个空柜子,用来装书。 这个储物柜原本是来装各类半成品农副产品,夏蔓将里面的瓶瓶罐罐筐筐放到了另一个柜子,将书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