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门好细腰 第660节
书迷正在阅读:对照组炮灰只想爆红啊、我的田螺小夫郎、病美人养护指南、凤仪、惦记、彩虹桥、色令智昏、服了,戏精同桌是学霸、晴时雨[先婚后爱]、滥情
裴獗不善多言。 立于寒风,沉默许久才又开口。 “母亲走后,我失血过多,晕厥过去,等我醒转,翻遍了附近的草堆,不见妹妹的踪迹……” “我不知她是被追兵带走,还是自行离开,沿途寻找,直到找到母亲的遗体……”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很久。 “后来,是我现在的父亲收留了我。” - 当时的谢夫人为了摆脱齐国追兵,选择了逃往并州地界…… 是裴冲的亲随发现了他。 当时,小小的孩子正在刨坑葬母,土灰色的衣裳,满身血污,没有包扎的伤口淌出鲜血,滴入了土里,滴到了他母亲的身上。明明身量还没有长成,脸上的坚韧却似大人模样…… 天地冰冷,寒风刺骨。 他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 亲随将受伤的孩子带到了裴冲的面前。 当时的裴冲也身受重伤,下肢不能行走,而且家中无子,老母亲病重,夙愿难填。 这个孩子捡得正是时候。 裴冲躺在病床上,问了孩子四个问题。 “你叫什么名字?” “长域。” 孩子不会说谎。 两个字,没说姓氏。 裴冲唔一声,“谢七郎,谢献之子。” 他受了伤,但坐镇并州,身为主帅,齐军大肆搜寻“谢家余孽”的消息,并非一无所知。 然后他又问了第二个问题。 “忘得掉吗?” 一夕之间,从养尊处优的谢家嫡子到无家可归的亡命逃犯,家破人亡,无尽深渊,人生天翻地覆,命运也因此被改写…… 血泊中的母亲,战死并州的父亲和谢家军冤魂,都在看着他。 孩子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而是反问,“若是将军你,忘得掉吗?” 裴冲点点头,接下来问了第三个问题。 “我是裴冲,你大概听说过我。并州一战,你失去了父亲,我杀的。我伤了双腿,你父亲砍的。你可恨我?” 孩子摇头。 “将军征战沙场,各自为政,各领一军,你与我父本无仇怨,唯有使命。你没有错,我不必恨。” 裴冲没有想到这么小一个孩子,竟有这样的胸怀和见识,又悲又喜又感慨,然后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可愿做我的儿子?改头换面,承我香火。” 裴獗当年的回答是,“你救我命,我养你老。” 冯蕴再一次感受到窒息。 为他。 为当年那个命运多舛的小七郎。 “你受苦了。” 裴獗没有说话。 一晃眼已是十几年过去了,再念及那一日的事情,他幽深的黑眸里,一片荒凉。 “这风声,跟那天很像。” 突如其来的感慨,听得冯蕴心酸。 “你还记得妹妹的样子吗?她……究竟是不是李桑若?” 裴獗摇头,漆黑的眼里冷淡一片。 “记不得了。是与不是,都是唐少恭的一面之词。” 唐少恭方才说的话,冯蕴都听见了。 不需要裴獗再来重复。 唐少恭说,他是从并州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侥幸活命,却发现无处可去。 谢家军全军覆没,谢献被抄家。他在亡命潜逃时,得知齐军在搜寻谢家余孽。 得知少主还活着,唐少恭大喜过望。 为报主公大恩,他也跟着寻找…… 是他最先发现哭着找娘的谢家千金,小女郎告诉他,哥哥死了,阿母不见了…… 他带着孩子到处找谢夫人,可惜晚了一步…… 看到谢夫人被人凌辱,他孤身一人又带着孩子,不敢上前搭救,等安置好小女郎再回头,谢夫人已是一具尸体…… 为免打草惊蛇,他忍辱离开,带着小女郎四处寻找少主的下落。然而,始终不得消息,不得已,他只好带着主公家的女郎,投奔了当年的并州刺史李宗训…… 李宗训看到那孩子第一眼,就十分喜爱,正巧夫人夭折了女儿,悲痛欲绝,便将她养在了膝下,取名李桑若…… 唐少恭还说,他做了李府幕寮后,并没有停止寻找少主。可天下之大,寻人如大海捞针,他又不敢明目张胆地找,终究是错失了。 再次得见,是在一年后的中京,他一眼就认出了少主,却从旁人嘴里得知,那是裴大将军的儿子,姓裴名獗…… 于是,他不再与裴獗相认,而是默默等待,等着少主长大成人,同时,他在李府里尽职尽责,一力襄助李宗训,从并州刺史,做到大晋宰相…… 他得到了李宗训完全的信任。 不料少主长大,好似全然记不得谢家的血海深仇,不仅认贼作父,待裴冲至亲至孝不说,还迷恋上仇敌冯家的女儿,娶为正妻,恩宠有加,当宝似的护着…… 唐少恭说,看到这番情景,他痛心疾首,这才不得不出手…… 从煽动李桑若对付冯蕴,拆散少主的姻缘,再到一手推动李氏父女和裴獗的反目,逼得裴獗走上极权之路,加九锡到独揽大权,中京事变到邺城覆灭…… “确实是一面之词了。”冯蕴笑了笑,柳眉微扬,“毕竟李宗训死了,还是唐少恭亲手射杀的。死无对证呢。” 裴獗眼中波澜不惊,点点头。 “我不全信。” 冯蕴突然笑道:“那下一步呢,他准备让你做什么?复仇之路,可是没有走完呢。” 谢家灭门,罪魁祸首是冯敬尧,也是南齐朝廷,即便当年的皇帝不是萧呈,可仇恨是可以延伸的…… 在唐少恭眼里,她冯蕴也是冯家人。 是谢家的仇人之女。 如今的南齐朝廷,也是当年让谢家军覆没的元凶。 裴獗没有说话。 他沉默着将一方小印递到冯蕴的手上。 冯蕴一怔,“这是什么?” 裴獗道:“唐少恭带来的。” 唐少恭用来举证李桑若是裴獗的亲妹妹,证据有二。 其中之一,便是这一方印鉴。 那是谢夫人临走前,塞给女儿和儿子的信物。 她给儿子的是一块谢献赠她的玉佩,上面刻着谢献的小字——子进。 那块玉佩当年被裴冲拿走,一直到裴獗成婚,裴冲到信州来,才交还给他。 谢夫人给女儿的是她自己的一方小印,闺中看书作画所用,即便事隔十几年,裴獗还是可以认得出来,确系母亲遗物。 另外一个力证,便是李桑若的婚姻。 唐少恭说,起初,李宗训确实有意与裴家结亲,将李桑若嫁给裴獗。 是他,偷偷安排了猎场变故,让熙丰帝和李桑若独处一室……从而破坏了两家联姻。 “只因我知情,亲兄妹,不能做夫妻。” “少主你想,李家可不止李桑若一个女儿,若非意外,以李宗训的为人,怎会轻易得罪裴大将军,将已经与裴家议亲的女儿另嫁?他要想攀龙附凤,换一个女儿便是,或者一早就不和裴家议亲就好,何苦在朝中树一个大敌?” “少主不知,当年我为了阻止你们联姻,费了多少口舌,才说服李宗训……” 这是唐少恭的原话。 他甚至为没有将李桑若教养好导致她性情乖戾而痛心,在裴獗面前悔恨落泪…… 所有的一切,听上去都合情合理,还有这一方小印为证,也没什么破绽。 但冯蕴心里始终不是那么有滋味。 李宗训已经死了。 很多事情,全凭唐少恭一张嘴…… 真真假假如何佐证? 就算唐少恭当真是谢献忠仆,但十几年的光阴过去了,世事变迁,谁又知道现在站在面前的,是人是鬼? 冯蕴接过小印,打量了许久。 “都说血浓于水,你要认亲,我拦不着,但一码归一码。我跟李桑若的恩怨,是放不下的,你也别劝我大度。” 裴獗面色淡淡,“我不劝。”